贯穿云南西部大理、保山、德宏三州市的永昌古道,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南地区有名的南方丝绸之路。该道是从四川出发,经云南西部前往缅甸、印度的必由之路。古道很早由民间商旅开辟于战国中期,东汉永昌郡建立后,长期成为我国中央王朝经略西南,与缅甸、印度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前后沿用了2400多年。书稿主要通过对永昌古道形成发展
本专著的研究以沁河流域为载体,从古村镇形成与演化的历史环境和区域发展出发,提出"古村镇集群"的概念及保护方法,即将历史上因某种共同的机制,使得文化相关、特征相似、地域相近的古村镇称为古村镇集群。 本书的研究以"流域—集群—村镇"为层次,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从沁河流域历史文化入手,解析沁河流域古村镇类型特征,疏理
本书是《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社精选了已经发表的28篇论文合集,内容涉及中国疆域的总体宏观阐述、形成途径的理论探索、具体朝代或区域疆域的阐述及对改革开放后几部疆域著作的评价。一方面能够体现着1991年以来这一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另一方面也方便读者准确认识到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脉络。
茅以升先生曾说“桥梁是一国文化特征”,中国古桥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见证,蕴含着千百年传统文化的精髓。高级工程师孔庆普先生是古桥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他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守在这一领域。本志是孔先生一生心血的结晶,根据其手中所有古桥相关资料撰写集结而成,旨在对古桥研究与保护事业起到应有的作用。古桥的印记渐渐远去,但研究工作者的
时至今日,城堡依然是那些已逝时代的见证。在过去好几个世纪中,城堡总是与种种传说奇闻以及历史故事密切相关。但我们对城堡究竟知道多少呢?乌尔里希·格罗斯曼在这本书中带领我们探寻从中世纪早期直至19世纪晚期的欧洲城堡的历史,向我们介绍了城堡的建造者和居住者是什么人,城堡为何而建,有什么功能,城堡风格的变化,城堡
本书主要包括中国历史自然地理学、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学和历史地理文献三部分内容。《BR》首先,本书从历史自然地理角度入手,对历史时期沙漠变迁、海岸线变迁、自然灾害及其地理分布等情况进行了论述。其次,本书从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切入,对历史时期的疆域变迁与民族分布、政区变迁、军事地理、城市与都城、农业区变迁、经济区域及其变迁、交通
乌拉圭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安定的社会环境,获誉“南美瑞士”;又因其版图形似宝石且盛产紫晶石,获誉“钻石之国”。本书以乌拉圭历史发展进程为脉络,梳理了乌拉圭的历史文化、自然地理、人文风情以及社会经济,旨在增进读者对这个美丽的南美国度的了解与认识。
《西安学与中国古都学论集》是城市历史地理与文化名城保护专题研究的论文集,内容以古都西安历史地理为主,重点探讨了秦都咸阳城市发展的时空特点、秦汉隋唐都城布局思想从天文到地理的演变、唐长安城南别业园林的构成要素与布局特点,以及与西安城市发展相关的地理基础、卫星城、关中城镇体系及古城墙功能等,还涉及沙漠古都统万城、中原古都洛
本集刊是专注于运河及其相关问题的综合性学术集刊,所刊论文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也会刊登与运河有关的自然科学如地理、工程、水利、环境等方面的论文。主要专栏包括:“理论研究”,着力进行运河学及相关研究方向的学科理论、研究方法探讨;“专题研究”,探讨运河发展史、运河区域社会变迁、运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问题;“新书评介”,点评近年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建造时间早、使用时间久、空间跨度大的人工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其历史文化资源尤为重要。随着大运河申遗的成功,有关运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重视,研究成果较为丰硕,研究视角和领域不断拓宽。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带研究院和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大运河工作委员会联合编辑出版《运河研究年度文选(2018)》。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