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服饰文化研究》以云冈雕像服饰为研究对象,在介绍云冈石窟开凿背景及北魏时期服饰概况的基础上,从世俗服饰和宗教服饰的角度梳理和研究了云冈雕像不同时期的服饰风格特征,即云冈石窟营造经历的早、中、晚三个时期的雕像服饰文化:云冈服饰经历了从早期彰显鲜卑民族魅力的淳朴与继承佛教传统服饰表现出的异域古风,到中期佛教服饰与世俗服
本文将地球化学上的研究成果与黑曜岩制品原料来源相联系,通过考察地质上已经发表的各地区地球化学元素克拉克值,找到在中国有效的黑曜岩判源元素组合,并通过与中国东部地区火山碎屑岩元素对比值的比较,得出中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晚期黑曜岩制品具有本土特征的结论,而大洞遗址及周边地区应为主要的原料产地之一。鉴于目前考古和地面调查工作的局
本书共收录中国玉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论文49篇,约100万字,研究范围涵盖新石器时代到清代。从研究内容看,综合性研究主要包括中国玉文化起源、工艺技术研究、玉器时代的理论探索、20世纪玉器考古发现与成果等,还有和玉文化研究相关的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成果。专题性研究主要包括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商代、清代玉器研究等。
中国史前遗址博物馆 东方庞贝喇家卷
《甘肃藏敦煌藏文文献》是我社继《法藏敦煌藏文文献》《英藏敦煌西域藏文文献》后的又一大型文献出版项目。敦煌藏经洞的古藏文文献,被英国斯坦因(1905年)和法国伯希和(1908年)分别掠取了泰半,其余散出部分大多分藏于甘肃各地博物馆。《甘肃藏敦煌藏文文献》将全部甘肃所藏收录出版。配合我社正在进行的法藏、英藏敦煌藏文文献,将
本书以中英文对照形式,选取敦煌文化中*代表性的核心概念进行阐释。所选词条分为石窟建筑、壁画雕塑、音乐舞蹈、图案装饰、文学文献、宗教文化六大部类,共258个词条,反映了敦煌文化中*典型的文化概念,浓缩了敦煌文化的内涵与核心精神,是中外读者理解敦煌文化及丝绸之路精神的有效“钥匙”。
本书分为甲骨文金文研究、简帛研究、石刻研究、出土文献与典籍研究四部分。
《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一书以作者曾开设于清华大学的同名国家精品课程讲稿整理而成。全书内容涉及古代农业、天文、音乐、纺织、器物、营造、医疗等诸多领域,力图将专业精深的考古和文物研究成果以晓畅的语言和清晰的结构传递给学生与大众读者,将具体的文物遗产与悠久宏大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更加直观、鲜活的文明古国形象。
本书以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遗存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其他遗址的发掘和区域性考古调查的资料,综合运用考古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遗迹和遗物特征的分析,从各类遗迹的年代关系、遗迹单元的形成与演变、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社会分化、社会权力的特征及来源等多个方面入手,探讨以牛河梁遗址遗存为代表的红山文化晚期社会的特征
本书从炎帝、古蜀、古玉切入,以祖源记忆为线索,经过逻辑过滤、考古印证、民间藏品信息的补充,沿文化交融线和民族迁徙线,叙述华夏文明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文明成型的秦汉时代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