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1607—1684),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浊翁、石人等别名,汉族,山西太原人。傅山先生的遗墨,片纸只字,珍逾拱璧,他的独特书风代有传人,盛行不衰。在傅山的传世法书中,“杂书册”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品种。本书册纵26.4厘米,横29.8厘米,共八开,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中华蒙学经典《千字文》,原是皇家子孙启蒙教育的秘籍。相传南朝梁武帝为了培养教育子孙,巩固江山社稷,命大臣在碑文中拓下不重复的一千个字,供皇子们学习、书写所用。但由于互不关联,诵读难以上口,书写亦难生思绪情怀,遂特召博学多才的史学家周兴嗣专门为其而韵之。铁线篆是篆书中的特殊形体,它细如丝而坚如铁。为方便读者、书者通篇或有
《谢无量翰墨研究》,分上下两卷,正八开本精装印刷,印数4000册。谢无量(1884-1964)初名蒙,又名大澄、澄、沉,字仲清,号希範。别署嗇庵,后改字无量。四川乐至人。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大文学史》、《古代政治思想研究》、《中国古田制考》等三十余种学术专著由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出版。在学术、诗文、书法方面均有精
本书是2024年10月“津门问道——王冬龄书法艺术展”的配套展览图录。该展览由多位学界名人联手打造,许江担任总顾问,高世名担任策展人,范景中、寒碧担任学术主持,必将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艺术和学术活动。书中不仅展示了这次展览中呈现的作品,也包含“乱书”风格早期的代表作品,全面地为读者展示了近30年来王冬龄自创的“乱书”风格的
本书从时间、空间两条线索介绍了中国历朝历代印章及世界范围内的印章,并配以该印章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发现的整个过程。全书共分为八章,分别介绍先秦、秦汉、魏晋、隋唐、宋辽金、元明、清至现当代的印章,以及部分域外的印章,对每枚印章都进行了专题介绍。
本书分为上下编,上编收录了田树苌先生写的60余篇关于书法艺术的文章,涉及书法的临摹与创作、继承与创新。题材丰富,感情真挚。下编收录了70多位书法名家评说田树苌及其书法艺术的文章,题材丰富,感情真挚。多涉及书法继承与创新、书法组织与活动、书艺交流与教育等方面。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金文是当下极少使用的古老文字,须入古出新才能让人乐于观之。李建军长期从事金文书法创作,对文字来源、金文创作有一定的心得体会,并出版过多部金文书法作品集。《李建军金文书》的主题非常厚重,用金文书写《论语》既有历史的亲近感,又有较强的时代意识;既展现出浓烈的
为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书法事业高质量发展,展现岭南书法家的创作水平,在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广州市书法家协会指导下,黄埔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了“黄埔文脉染翰之雅”书法篆刻百米长卷活动,创作内容以黄埔区(含原黄埔区、萝岗区)、广州开发区各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古诗词、楹联、赋等为主要素材。本书收录了本次活动的优秀
西华师范大学,简称“西华师大”,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四川省第一所师范类高等学府和全国首批学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本次展览征稿对象为四川省开办书法学专业的12所高等院校书法专业教师(含离退休教师)及在读本、硕、博学生,所有作品由院校精心组织选拔。这次展览招收由书法学本科专业和研究方向硕、博研究生的学校师生选送作品20件,
本书稿主要内容为名家临经典法书,作者朱圭铭教授选取晋唐行、草书名帖,从章法、笔法、风格比对等方面进行临习示范,对书法专业学生或书法爱好者在行、草书的技法学习上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大学书法专业从教者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本书稿为暨南大学书法专业行草课程的教学示范教材,旨在书法专业的学子们通过对所选行草临摹作品的学习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