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本书尝试重新认识和解读孔子一生的生命历程及其思想世界,并努力剥去后人出于迷信而给他装扮的各种神圣的虚妄外衣,厘清后人出于偏见而给他强加的各种浅薄的诬蔑之辞,以便对其所思所行作出更好的理解和诠释;同时致力于向读者展现孔子的这样一种动人的君子形象,即一个在学与教、礼与乐、
古今中外的政治哲人始终困惑并致力于思考和探索国家生活的性质或政治事物的本性,并由此而发展和形成了政治哲学的各不相同的思维理路。孔子之学与儒家理念在历史上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曾经发挥过一种难以估量的支配性影响,而且至今仍然是一种强有力的活的文化力量。本书致力于将孔子之学以及历史上的儒家学派与儒者之学置于社会历史的总体
亚圣孟子及其肇端发轫的孟子学,对儒学的发展有继往开来、守先待后之功,尤其是宋代以后,经过理学家的发凡阐微,其影响越来越广。在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程中,理应加强深化。由此,邹城市文保中心约请国内知名学者,创办《孟子学》辑刊,设定孟子与孟子学、圆桌会谈、经典研究、儒典讲义、邹博讲儒、三人谈、学者专访、文物撷英、诗
本书系香江哲学丛书之一。全书试图从哲学的视角对墨家进行详细、有深度的讨论,以填补早期中国思想有关文献中的一个空白,书中不仅直接介绍墨家的原理和实践,还阐明了其对中国哲学话语的基础。作者主张将墨子伦理学理论解释为一种早期的后果论,这是建立在其对墨子思想和行为哲学的谨慎而有说服力的阐释的基础上??一种独特的社会心理学,具有
本书以孟子的生平为线索,选取重要的经历,将《孟子》中的长篇论说转化为生动的镜头语言,勾画出孟子从童年到青年再到中老年的完整一生,塑造出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爱心、具有磅礴的精神力量的大丈夫。在每篇之后,附上经典原文与串讲、文化常识与汉字知识等,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读者打开阅读经典的大门。本书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孟琢团队
《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五千言》《道德真经》,共五千余言,分上下两篇,通行本中,前三十七章为上篇,以道开头,称《道经》;后四十四章为下篇,以德开头,称《德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道家哲学的经典。它与《论语》一起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影响了中国人两千五百多年的哲学观。
本书融合了徐小跃近年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要义的最新思考,提出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十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要义,并进一步突出儒、道、佛三家如何从价值观念、思想层面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础、核心的思想。本书从哲学、宗教的角度切入,提炼出中华民族最核心的文明理念和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之根,并正视和突出其对现代化
本书以杜维明先生提出的“精神人文主义”思想为理论框架,溯孔孟荀董之源,续程朱陆王之思,基于孟子文本,对儒家商业伦理的源头活水进行了深入阐发,在开显儒商精神、建立儒商认同、超越启蒙心态等方面作出了开创性探索,是当代儒家商业伦理研究的重要著作,能为新商业文明的建构提供有益参考。
由于对中国哲学与文学的热爱和研究,布莱希特被同时代人称为中国人,而他在流亡丹麦期间的诗作《老子流亡路上著<道德经>的传奇》更是将他与中国的老子道家思想联系在一起。一直以来,西方学者对布莱希特这首诗的评价高度一致,如认为它当属布莱希特最为著名的诗歌之一20世纪最为优美的德语诗歌等,即便有如此一致的高度评价,但学者们对诗作
围绕华夏制度文明,回溯儒学的源头,深挖先秦儒家思想精髓。全书分为政论经济文化三大部分,从孔孟原典出发,融合多学科知识,归纳并阐述先秦儒家对国家治理的各项制度主张,全面剖析了原始儒学在政权组织形式、刑罚、税收、资源分配以及社会福利等多维度的制度构建。作者认为孟子的爱有差等是文明社会的基石,不仅深入挖掘了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