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神话形态与文化范式关联为旨归,将繁浩的中国神话(指汉族神话)与希腊神话简约为四大形态:神象形态、秩序形态、归化形态以及字化形态。通过对这四态的平行比较,描绘出一幅两族神话的各别图状,在此基础上上下求溯向上上溯两族神话形态差异的母因,向下下溯两族神话形态与中西文化范式的演绎(根果)关系。
人们所敬畏、崇敬的妖怪神仙,*初的原型为何?究竟是如何通过人们的谣传、误解,变成如今我们所描述的形态的呢?虽然人们尝试了借鉴邻国的古老文化来解读各种传说的渊源,但仅仅靠此途径,还是很难解释清楚日本的天狗、河童的本质,妖怪与幽灵到底有何不同。在《柳田国男选集:妖怪谈义》中,柳田国男融合了各个妖怪的故事,站在民俗学的角度,
在古罗马神话中,金枝是有着金色树叶的树枝,持有它,罗马种族的缔造者埃涅阿斯便可以出入地下世界。此处,金枝只是关于自然、巫术与禁忌的早期隐喻。为了找到人类精神形成与发展的系统脉络,弗雷泽查阅了丰富的资料,对人类早期的自然崇拜、灵魂观念及巫术与禁忌等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并揭示了人类思维进化的共同轨迹,而且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汉代文学无论从创作实践,还是从创作理论来看,都显示出不同于前代文学的性质和特点。总的来看,是政治化、哲学化的文学。非文学的因素贯穿于两汉文学的始终,汉代文学包含很多方面,各种学术文化都融在其范畴之内。因此,研究汉代文学不仅要关注文学,*要关注文化。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古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
东南亚神秘的寺山(神庙)、神灵雕像、国王雕像、金碧辉煌的宫殿和神圣的国王无不流露出其特有的神王文化色彩。张红云著的《东南亚神王文化研究》在作者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是一部系统论述东南亚神王文化的专著。作者从人类学、历史学、政治学等视角对东南亚神王文化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多角度研究。作者首先从东南亚神王文化的
《妈祖图像研究》广泛收集历代妈祖造像、绘画、版画、壁画等图像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探索了历代妈祖图像的特点及变迁轨迹,是一本全面梳理和论述妈祖图像的专著。《妈祖图像研究/东方文库》将圣迹图式妈祖故事图像作为研究的重点,以两条主线展开探讨:一条主线是对圣迹图式妈祖故事图像神话结构的分析,第二条主线从官方和
绍兴南部会稽山区的虞舜信仰十分兴盛,历史上形成了农历九月廿七舜王诞辰进香、巡会的传统,并伴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形成声势浩大的舞队,深受当地民众欢迎。作为神灵祭祀仪式的组成部分,民间艺术表演在产生、发展、艺术特征形成等诸多方面受到虞舜信仰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民间表演在发展中也反映了艺术发展自身的规律,从而不断丰富着虞舜
本书以戏曲行业神信仰文化为研究对象,宏观考察戏神信仰的发展历史、地域分布、来源及其特点,考镜老郎神、田公元帅、二郎神三大戏神系统之源流,选取与道教密切相关的戏神和独具地方剧种文化特色的戏神作为研究个案,探究戏曲艺术(或行业)与娼妓神、音乐神、傩戏神、影戏神的近缘关系,探赜戏神信仰文化背后隐藏的伶人群体精神世界,勾画戏神
灵魂信仰是人对自身以及周围世界的一种错误认识和幼稚经验的产物。灵魂信仰的许多古老的因子至今仍然保留在人的头脑之中,成为传统文化中相当稳定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魂魄学说带有鲜明的哲学思辨色彩,同时又有强烈的世俗特色,与鬼神崇拜、生死观念紧密相联。在上层文化中,形成了一整套以孝和道德伦理为核心,尊卑分明、长幼有序的礼俗制度
本书将龙母文化信仰放在龙文化研究的背景中,通过民俗学研究、性别研究、传播学研究和民间文学研究等角度,对西江流域的龙母信仰习俗展开田野调查,收集龙母文化研究资料,考察影响龙母文化信仰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作者力图从多个角度去考察研究,分析龙母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从贴近民众生活与儒释道结合中发掘其文化内涵,使龙母文化研究具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