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该书辑录了一段时间以来理论界阐释和解析的中国式现代化系列文章,以学者的视野,专家的思维,通俗的语言,严谨的逻辑,从各个角度深入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渊源、定义、内涵、特征和时代要求等。有助于党员、干部、群众深
本书为“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双一流建设”系列成果之一,对新时代中国社会建设进行研究,旨在揭示中国社会建设伟大成就和社会治理有益经验的必然性、时代性。本书着重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就业是民生之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社会结构、完善社会
该书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从历史、理论、实践、价值四个逻辑层面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三十个基本问题,采用设问的形式,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和条件,科学内涵、重要特征、领导力量,实践任务、战略规划、重大原则,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路径选择等,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由来、理论内涵、实践
本书阐明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仁、义、礼、智、信、忠、孝、和、民本、礼法、自强等十一个范畴的具体内涵,并将这十一个范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个范畴相对应,结合现实,对传统的价值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并在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方式、方法、途径、措施中融入了中华传统
本书从认知心理学视角,运用多种方法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微观研究方法,以认知机制为切入点,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的认知机制为对象,在借鉴国内外认知心理学及相关理论和有关认知机制实践的基础上,科学界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的认知机制,精心梳理出其研究的理论依据,理性概括实践的经验教训,建构起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
本书聚焦“两个结合”重大理论主题,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野出发,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及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等基本理论问题,为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
当前我国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新征程上,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将有新的变化,发展的动力、模式和路径也必须优化调整。 本书提出现代化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在科学技术推动下,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国家治理等领域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演变的过程,并在深入分 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利条件、机遇和
本书以“枫桥经验”为记述对象,上限起自1963年,下限截至2019年。本书编纂工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准确地记述反映“枫桥经验”的诞生、发展历程。本书以志为主体,述、记、志、
本书共四篇,第一篇“中国式开放总述”,简要回顾并总结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实践和开放路径设计。第二篇为“中国经济双循环”。其中,“‘大变局’与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新格局”部分全面分析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大变局”与“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第三篇为“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经济”。2021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
本书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用丰富的文学语言进行艺术加工,将2012-2022年期间,我国在诸多领域取得的成就并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热词”进行描述,用词条的体例格式通过“小切点”把具有时代特征的热点话题、民生问题投射到百姓生活中,用扎根于现实实践的语言形式,激发读者的记忆共振,引起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