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清一代,清代八旗科举既是一种考试制度,同时在中国科举史上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科举文化现象。本书从八旗科举的视角对清朝近1400名八旗进士进行群体性研究,在全面梳理八旗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对八旗进士撰述小传,这是本书的核心内容,随后阐述八旗科举世家的总体风貌,对清朝八旗以科举起家有一个详细的概述,从而阐明八旗进士形成了中国
本书从《伦敦新闻画报》(1842-1912)的3696期、近7万版档案中精选有关中国报道的图像资料,以大大小小的鲜活人物为视角,以历史时代与事件为坐标,构成“时代变局下的统治者”“影响国运的权臣大吏”“外忧内乱下的九州”“山河破碎下的人间万象”“东方与西方的碰撞”五个主题篇章。
本书全面分析了中国古代社会官僚制度的成长与演变过程,通过研究传统官僚制度对古代中国的政治体系的支撑作用,提炼出轴心制度的概念,并运用这种思路去解决与思考其他政治体系的维系问题。
本书围绕战国时期辽东郡的设立、统治与管理方式等问题进行研究论述的一部历史学专著。全书共分七章,首先讲述了本书课题研究的必要性、时空范围、和研究方法。之后逐渐展开具体论述,考证了“辽东”的内涵及辽东郡的位置,阐述了辽东郡的设立与发展过程,探讨了战国时期的辽东郡是否实行了郡县制,兼及辽东郡的统治与管理方式。该书采用文献记载
清代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各直、省举行乡试后,举人于次年赴京师礼部贡院参加会试,因会试时间是农历二月,在春天,因此别称“春闱”“春榜”。会试由礼部主持,属全国性统考,故又称“礼闱”,逢辰、戌、丑、未年举行,中试者为贡士。会试第一名称“会元”,第二甲第一名称“传胪”。本丛刊收录清代会试录、题名录、同年录、同年
1942年6月30日至7月4日,成都金陵大学开办“中华复兴讲座”。黄炎培应邀,欣然开讲,颇受听众欢迎。十次演讲后,记录者把九、十两讲合为一讲,连同其他八讲,整理后于1944年在重庆国讯书店以《中华复兴十讲》的书名出版。在书中,演讲者分析了中国目前的抗战形势,提出了中华复兴的建议。
本书坚持中国的内在视角,以历史学的考据法为基础,通过对宋代榜文的媒介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从传播学视角,考察宋代榜文的社会功能。探讨宋代官僚系统综合运用劝谕榜、告赏榜、叛例榜进行社会控制的事实,旨在说明宋代榜文及其制度配置如何作用于传统社会秩序的确立与维系,从而为宋代国家传播与社会治理模式作全景展示。书稿指出在宋代,榜文在
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和变迁中,儒家思想为什么会成为核心价值观?哪八位帝王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哪些制度左右着社会资源的控制和动员?…… 本书是一本视角新颖的中国古代政治史,全新揭示了秦统一后帝制国家皇权系统的运营逻辑,并力图从中找寻变迁规律,揭示王朝循环的原因,总结历史得失。作者将数十
《过日子:中国古人日常生活彩绘图志》集合了多部清朝时期中国广州一带画师所绘的外销画册,结合大量传世文献,对这些涵盖衣、食、住、行、乐的百余幅手绘图像画作,进行深入浅出地剖析解读。力求在更深广的背景中,还原古人丰富有趣的日常生活与风俗习惯。在展示当时中国社会生活、自然生态的全景图的同时,本书也侧面探寻挖掘了这股席卷西方世
本套通史力图在以往海内外科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科举史作出较为全面的展示,不仅作科举制度史的叙述,而且更侧重科举制度运作的实际情况,并顾及考试思想的历史发展。在叙事中注重制度与人的互动关系,注重科举制度与科举人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和交互影响。本书是按历史时代顺序,以科举制度发展演变为经,以人物事件、活动、思想为纬,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