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全书共30卷,计2015年全部完成,包括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全部汉文非佛教文献。内容是将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数百年前的或一千多年的手写敦煌社会历史文献(即佛教典籍以外文献全部按该馆藏编号依次释录成通行的繁体字,并对原件的错误加以校理,尽可能地解决所涉及的文字定性、定名、定年等问题,每件文书释
书稿为新郑天利食品厂两周墓地发掘报告,该墓地的重要性在于墓葬总量多、随葬品丰富、历时较长,从西周晚期一直延续到战国晚期,西周晚期、春秋时期以及战国时期显示出极具特色的考古学文化面貌,折射出这一地区的历史变迁,其用鼎制度、多重棺椁制度和饭含制度让我们对两周的礼制实施情况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其作为一手材料,对于研究两周时期该
1951年在西安为期两个月的发掘工作后,苏秉琦先生将关中地区史前文化分出了仰韶、龙山、周三个文化,这被梁思永先生赞为陕西的三叠层。这是继梁思永先生1931年提出的河南安阳后岗遗址的三叠层地层关系后,在中原地区发现的另一个三叠层。在《另一个三叠层》中,苏秉琦先生依次介绍了仰韶、龙山、周三个文化的资料,并对三个文化进行了细
石窟寺研究(第8辑)
碑刻是成都武侯祠原状陈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时代跨度大,自唐而始,直至近现代,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本书对成都武侯祠现存的四十九通碑刻进行整理研究,每一通碑刻均按照现状、作者简介、碑文、注释和相关背景的顺序进行撰写,清晰明快,令人耳目一新。
本书主要记录了对大葆台汉墓黄肠题凑及棺椁文物进行的保护与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对大葆台西汉墓出土黄肠题凑和漆棺漆椁文物的病害调研、分析检测、保护修复等具体工作的研究与实施。
本书为2010年钟山铜盆发掘的47座汉墓的发掘报告。墓葬时代系列完整,从西汉前期一直延续至东汉后期,作为广西汉代非郡县治地墓葬*集中的一次发现,其对研究汉代普通平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及丧葬习俗均提供了宝贵资料。
本辑刊发考古发掘简报2篇,公布了四川茂县、重庆云阳两地的考古新资料;收录论文7篇,分别对东南亚的刻/印纹陶器、石寨山型铜鼓、西林铜鼓墓、汉代双兽搏斗铜刷柄、播州杨氏土司家族墓、遵义县鹤鸣洞道教铭刻及宝墩遗址出土的木炭遗存进行探讨;同时刊发“2015年度西南考古协作会暨贵州赤水河流域史前至汉晋时期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会”会议
《紫砂品赏》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几十年制陶生涯的回顾与总结。其中既有对紫砂艺术渊源的回溯,又有珍贵的实际操作技艺的归纳,更有对后学知识、技艺、做人方面的经验传授与教诲。 全书由紫砂壶的历史、宜兴紫砂陶的原料特点、紫砂陶成型工艺技术、紫砂壶的艺术创作四部分组成。 书中附有作者多年创作的紫砂精品,令人在阅读欣赏中体验一
中国古代青铜器整理与研究·第三卷·戴家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