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唐广德二年(七六四)其写给尚书右仆射郭英义的书信手稿。行草书,传有七纸,约六十四行。此帖与王羲之的《兰亭序》并称为『行书双璧』。此稿信笔疾书,苍劲古雅,是书法史上的名作,入行草*范本之列。《争座位帖》原迹已佚。北宋长安安师文以真迹模勒刻石,其刻石现在西安碑林
《石鼓文》,秦刻石文字,为我国*早的石刻文字,刻于十个鼓形石上,故得名。《石鼓文》线条较金文更加匀整圆润,字形结构较甲骨文和金文简单,整齐而略呈长方,用笔圆劲挺拔,笔道遒劲凝重,字距、行距开阔均衡,疏朗如晴空星月,字大逾寸,气韵淳古,雄强浑厚,朴茂自然,颇受历代大家推崇,是入手大篆的极佳范本。明朱简《印章要论》说:『《
《九成宫醴泉铭》,作者魏徵(五八○六四三),字玄成,魏州曲城(今河北省巨鹿县)人,以直谏知名,官至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拜太子太师,卒谥文贞。《醴泉铭》的书写者欧阳询(五五七六四一),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省长沙市)人。仕隋为太常博士,唐太宗时官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后人亦称他为『欧阳率更』。他是著名的
王羲之(三○三三六一),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字逸少。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他一生曾任秘书郎、参军、刺史、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等职,人称『王右军』。后称病去职,与东土诸名士优游自适以终老。《十七帖》因卷首『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是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之一。
本书五章,*章关于《兰亭序》创作,包括王羲之生平、兰亭雅集举办情况等;第二章关于《兰亭序》传藏,包括唐太宗设计赚《兰亭》等故事;第三章关于《兰亭序》版本,重点比较神龙《兰亭》与定武《兰亭》,虞临《兰亭》与褚临《兰亭》;第四章关于《兰亭序》学术,内容涉及清及民初《兰亭序》贴本探真、1976-1987年《兰亭序》文章
中国传世碑帖,自成翰墨世界,气象万千。其经典者,引无数后学一窥秘奥。从来学书术众,各擅胜场。访碑临书,古已有之;摹拓习帖,世所从也。或有自历代前贤之书学论述寻道求法,另出机杼。然书论所涉,其有繁芜,要言导学,更需实践。而临池研墨,范本不可或缺;沐手提笔,尚需一碑一帖。唯原碑原帖多蕴精华,名家临书佳作纷呈,择选时难取舍。
本书收录了书法家刘俊坡被国家字库收录的9169个隶书字。全书为繁体和简体汉字对照的版本,对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意义。其中所书字体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俊坡简牍体”“俊坡隶”均列入国家字库,书法作品以插图形式编入中小学课辅教材,本书可作为大中小学生,以及书法爱好者、研究者用来学习检索查找简牍书法的一本欣赏和
《学人墨迹丛书楚图南》一书的编者是楚图南的哲嗣楚泽涵先生亲自收集整理,将一批罕见的楚图南墨迹,首度以出版的形式公诸于众。楚图南先生早年出版过文学作品,又翻译过惠特曼《草叶集》,后来投身革命,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中央工作。他的书法作品,是前人评价的“余事作书”,他不是书家,但其书法出自颜体,对乡贤钱南园等颜体名家多有体会
颜真卿一生的书法成就,zuigao的是楷书与行书。其楷书作品总体的风格为雄强朴茂,以篆隶之法写楷书,结体开张大气,又不失严谨端庄,章法工整严谨。行书也是以篆隶笔法为之,但也不乏帖学的细腻精致,因此其《祭侄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书法,是唐代书法的杰出代表,代表了唐代雍容大度、厚重庄严,而又不失二王法度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