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继暨南大学班昭的《甘桑石刻文摹片及字符集》一书之后,研究平果甘桑石刻文的书籍。本书收集了班昭一书没有收集的石刻文字共16000个左右,彩图180片左右。平果县甘桑遗址上发现的石刻文字或可上溯至先秦时期的骆越文化阶段。对甘桑石刻文的研究表明,其文字表达已具备一定的图像叙事,包含着未解的历史文化信息,甘桑石刻文化所属
本书收录香港著名收藏家朱昌言所藏的西周青铜器共75件。全书采用实物原拍图片,若干青铜器的器型、纹饰、铭文,如有特色都予以放大,体现青铜器本身的无穷魅力。青铜器文物按照年代或朝代先后次序排列。器物释文采用中英文两种文字,介绍了青铜器的名称、年代、尺寸、重量、制作特点、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传世经过等过程。是难得的青铜器藏品
《初心:红色印迹撷英笔记本》 主要内容:力图通过北京、上海、江西、湖南等各地五十多处红色资源场所(点)的梳理和介绍,按照每周一地的方式,图文并茂,彰显初心与使命,发挥红色文化对于全民思想政治的精神熏陶、价值引导作用。 出版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新时代。新时达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革命建设年代所
以该博物馆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历程娓娓道来,还将该遗址的遗迹和出土文物以及其他展品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地还原出来,以展现我国现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本书概述了中国古代自史前时期以来生产和使用青铜器的历史,解释了古代中国人如何围绕“饮”“食”等人类生存的两大需求铸造铜器,以及如何将宗教信仰、政治意愿等精神内涵融入铜器之中的独特过程与原因。
本书结合考古发现和相关的文献记载,以铜陵的历史变迁为主线、历代国家对铜资源的管理和生产为重点,研究铜陵在中国大历史变迁中起到的作用,并对衍生出的铜官文化进行解读,阐述以李白为代表的历代文人咏颂铜官山的华丽诗篇。
《战国青铜器年代综合研究》是彭裕商教授继《西周青铜器年代综合研究》(巴蜀书社2003年)和《春秋青铜器年代综合研究》(中华书局2011年)之后,在青铜器年代学研究领域的又一成果。它首先运用类型学的方法,对
《英藏黑水城出土社会文书研究:中古时期西北边疆的历史侧影》是一部系统研究英国藏黑水城社会文书的学术著作,通过挖掘、分析英国藏黑水城出土社会文书中的珍贵史料,从地理环境变迁、边疆开发和经略、丝绸之路上的商贸活动等方面,深刻阐述了中古时期西北边疆的演变历史。
《2017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收入2017年全国较为重要的考古发现几十项,如广西隆安娅怀洞遗址、新疆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山西陶寺北墓地、宁夏彭阳姚河塬遗址、山东青岛土山屯汉墓、浙江永嘉坦头瓯窑遗址、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等,时代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至明清,地域遍布大江南北。《2017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内容翔
《明代景德镇民窑纪年青花瓷(套装上下册)》所引瓷器,均为江西省历年来纪年墓中出土的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多为民窑产品,都是标型器。该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研究,对民窑青花瓷进行了梳理。第二部分为图录部分,共收录青花瓷70余件(套),与青花瓷伴出的个别器物,以及与所出青花瓷可资比较的器物都有收录,便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