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儒学生命教育”的视角出发,从生命的“生”与“死”的两端找到中间“活”的答案,探讨存在于生命中的“生活”的真义,让国人能够通过生命管理,真正成为“我自己”,最终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
生命科学哲学是生命科学与科学哲学交融的新兴学科,其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科学的理论本质与方法特征、科学哲学对生命科学的解读方式以及生命的本质和价值。生命科学哲学是当代科学技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致力于促进生命科学实现新的理论大综合,并在对生命真谛的认识中寻求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本书由生命科学论、生命科学哲学形态论和生
巴黎,1933年。三位朋友正坐在蒙帕纳斯大道上的煤气灯酒吧里喝杏子鸡尾酒。其中一个叫雷蒙·阿隆的年轻哲学家,正在向同为哲学家的让-保罗·萨特和西蒙娜·德·波伏娃盛赞一种他在德国发现的新鲜哲学——现象学。“你看,”他说,“如果你是一个现象学家,你可以谈论这杯鸡尾酒,
《创造进化论》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亨利?柏格森代表作,在《创造进化论》中,亨利?柏格森既反对唯心主义,也反对实在主义以及与现代科学紧密联系的实证主义,书中论证了生命冲动的理论和直觉主义方法论,并对之前的进化论哲学体系作了批判。他的抱负是要使哲学成为实证科学的延伸,即科学与形而上学相结合,从而把握生生不息、不可分割的全部的
本书是一本语言哲学著作。作者通过分析几种支持语义整体论的论证,认为迄今为止支持语义整体论的动机还没有得到有力辩护,哲学(以及认知科学)文献中所提供的支撑语义整体论的论证都不具有理性的说服力;意义原子论和意义整体论二者都还没有真正被驳倒。
突然患了病,就会对死亡产生畏惧,进而时刻生活在惶恐之中。 日本顺天堂大学医学部病理学与肿瘤学教授樋野兴夫,为了填补医生和癌症患者之间的空隙,让医生和患者能够站在平等的立场上讨论癌症,开设了癌症哲学门诊。通过为癌症患者开出话疗处方,让他们找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有意义地度过余下的人生。这些话疗处方经过收录总结,就成为了本书
实用主义是兴起于19世纪末、盛行于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主流哲学思想,其对于整个20世纪世界哲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实用主义和语用论》系统详细地阐述了美国实用主义的起源及流变,以及受实用主义影响的欧洲逻辑实证主义,介绍了实用主义创始人及代表人物皮尔士、詹姆斯和杜威的思想渊源及传承,以及在语言学领域的影响形成了一股语用
《信念-愿望-意图逻辑及其应用研究》以Agent(主体)不确定性行为决策和推理为主要研究内容。第一章是BDI逻辑及其扩展的研究与其应用概况介绍;第二章是基于BDI逻辑的主体行为表征研究;第三章是基于扩展BDI逻辑的主体行为表征研究;第四章是基于扩展的BDI逻辑的主体行为规范研究;创新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三章。本研究能够为先
本稿作者戈国龙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师从楼宇烈、汤一介教授研究佛学、道教,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宗教学系教授。书稿是戈国龙主办的观虚斋教学课程系列之一的宗教智慧与大道养生讲稿,作者站在现代哲学的视野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从心灵的宁静和境界的浩瀚来说明人个体身心成长的目标,并融合传统与现代各家
《什么是主体性?》由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1961年12月在罗马应葛兰西学院之邀讲学的记录整理而成。当年的课堂记录尤其是萨特与现场听众讨论的部分,五十多年后重获发现,2013年在法国出版,主体为题为“马克思主义与主体性”的报告,同时收入数位意大利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如EnzoPaci,CesareLu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