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是大成通识书系之一。该书按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轨迹,将内容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和元明清文学三部分。作者梳理和遴选了中国文学史上每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文体、作家、作品,以多元的视角、多样的研究方法,从整体上对中国古代文学做出了全新的阐释。该书脉络清晰,语言风格清新流畅,富有趣味;还配有慕课课程,
学习古代文学,有利于了解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汲取先贤的智慧,迎接全新的时代。本书介绍了中华民族的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也梳理了中华文脉的发展变迁,主要涵盖了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这四个部分,以经典作品、作者为线索,反映出不同时代文学理念、文学思潮的兴替,以及文体和创作特色的演变。本书吸纳
《当代陕西作家专题研究/学者文库》是对柳青、杜鹏程、王汶石、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王蓬、叶广芩、红柯、伊沙、李汉荣、陈彦等十三位当代著名陕西作家所作的专题讲述,兼顾当代陕两文学创作的典型性、代表性与多样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基本呈现了当代陕西文学创作的面貌。《当代陕西作家专题研究/学者文库》适合陕西高校中文专业本科
《文学及其周边》主体部分分为20章,聚焦于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文学与文化问题研究,旨在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场、观点和方法开展文学与文化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一,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文艺具有何种意义?具有哪些独特面向?马克思一次明确了文学艺术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第二,“形式诗学”与“
本书主要介绍自五四运动以来,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内容包括20年代文学、30年代文学、40年代文学、50至70年代文学以及新时期文学五个部分。本书的编订,帮助读者把握现代文学思潮的兴替、现代文学流派和现代文学团体的理论主张与创作风格,还有其中重要作家、重要作品的创作特色、文体新变,以及上述文学现象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本书是一部记录作者文学研究生涯的著作,概论篇从创造社的异军突起、创造社的分期以及创造社从鼓励多元发展到独尊普罗文学的文艺思想入手,谈了创造社的历史,创造社的分期和创造社的文艺思想的有关争议以及创造社的创作活动等;郭沫若篇包括有关郭沫若研究著作的前言、编后,以及郭沫若名诗鉴赏、对郭沫若作品的具体研究以及研究郭沫若应采取的
沈从文与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以往的文学史叙述虽然也强调沈从文与老舍的民族身份,但关注的重点并非由其族裔身份所引发的文学思考,而往往遮蔽了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特异性。本书从民族文学视野着眼,对沈从文与老舍的文学创作进行比较研究,主要从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民族文化的地域性、文化身份认同,以及美学追求、历史观念等方
“大时代”中的“新问题”往往能在当下文学创作中得到呼应,同时也能激活文学传统中相关思想资源。《上海文学发展报告(2020)》的主题是“‘时代问题’与文学回应”。本书探讨了进入“新时代”的“人民文艺”的新要求和审美特征,“人民文艺”的历史实践和理论对今天的启示,工业文明与“城市病”背景下“生态文学”的田园审美主义和自然神
谢淑玲的《东北流亡作家的整体性审美追求》是张福贵主编的《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研究卷中的一部。《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是中国首部全面系统整理中国现代时期东北流亡文学及研究成果的大型图书,分为研究卷、史料卷、作品卷,共36册。《东北流亡作家的整体性审美追求》共分为四章,包括《东北流亡作家的创作倾向》《东北流亡
本书试图将黄人《中国文学史》、林传甲《中国文学史》、来裕恂《中国文学史稿》等20世纪初期编纂的中国文学史置于彼时文治背景下,考察20世纪初期的中国文学史编纂如何借用“文学史”框架梳理历代文学的衍变,如何藉此寻求中国文学史的编纂与传统学术、西学知识的有效衔接。尤其是,着重探讨20世纪初期的中国文学史编纂与近代学制改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