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通过细究古今各少数民族史学个案.综合探讨各时段、各区域少数民族的史学状况,分析少数民族史学的内容、特点、与中央王朝史学及其他民族史学关系等,将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先秦至南北朝(前3000-580)是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初起的时期:第二阶段,隋唐宋辽夏金(581-1279)是中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时期苗疆多重表述研究”(项目编号:15CZW056)的研究成果。在1928—1948年这二十年里,作家沈从文,人类学家凌纯声、吴泽霖等,苗族教育家石启贵,苗族政治活动家梁聚五,苗族学者杨汉先等以及大量的苗族歌谣都对苗族文化进行了多重表述。本书从主位、客位的视角,分别从苗族古歌等口头诗歌表述、
《花苗史略》撰成于1939年6月。作者韩杰(1894-1959),男,贵州威宁人,云南基督教著名教牧、苗族教育家。《花苗史略》底本用小楷毛笔手抄缮写,约3万字。《花苗史略》是中国首部由苗族花苗支系人撰写自己历史的专著。《<花苗史略>释义》共十三章,首章至第三章介绍苗族史前历史、苗族由中国北方向南迁徙过程,分析古代历史上
该书由非物质文化标志和物质文化标志两大部分。非物质文化标志里主要讲述了鄂托克旗已入选的国家级、自治区级、盟市级及旗县级非物质遗产文化名录的项目及其传承人。同时也包括了其他能够代表本旗文化标志的特色文化项目。物质文化标志里主要讲述了鄂托克旗境内重要的历史及古遗迹文化标志(历史文化遗址、寺庙、碑刻、岩画等),地理文化标志(
本书内容包括:综述;历史变迁;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保家卫国;当代风貌;人物春秋。具体内容包括:历史序歌;德宏傈僳族简况;傈僳族族源历史;芒市傈僳族综述;傈僳族语言文字运用现状与发展方向;浅谈傈僳族经济社会的发展;陇川县傈僳族村寨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查等。
本书主要介绍蒙古各部落的起源和蒙古族的形成,蒙古各部落的由来、分布以及邻近部落具体情况,蒙古族兴盛之前的社会概况、经济、文化生活、社会组织形式,元代、北元和清代时期蒙古族概况等内容。该书以陈述的形式列出蒙古族的发展历史、社会概况,具有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等特点。
本书是《长白文库》丛书中的一部。《长白文库》从大文化的角度,对吉林文化的科学内涵、典型形态、各文化领域的成就、历史演变、精神特质、现实价值进行研究探索;进而通过人物评传、文献提要、大事编年等形式来总结、整理和体现吉林的地域文化;然后选取最具代表性、可视性的方面加以展示和再现,突出了地域文化特色。它主要出自各类正史、文献
本书不仅提出了“敦煌石窟研究应关注裕固族因素”的命题,且其第二章至第十二章,系统整理了敦煌与裕固族先民回鹘相关的文献资料,解读了敦煌石窟壁画中发现的大量与裕固族先民相关的回鹘文、蒙古文题记,将其归入“裕固族先民文献”;在敦煌石窟群中,根据其题记、壁画内容和风格,从原来被认为属于“西夏石窟”群中,析出了部分“元代营建”或
本书围绕着壮族形象建构的问题,分析了历史文献、壮族口述作品、当代壮族历史书写、壮族英雄叙事、壮族山歌活动、文人书面文学、仪式活动、品牌创建活动、全球性交流活动的壮族形象建构功能、建构规律、建构特点,探讨了文化认同在壮族形象建构中的具体作用,总结了壮族形象建构活动的共性规则,为壮族形象的建构实践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
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全方位、系统地探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这一主题,以探讨民族史学理论问题为主要内容,同时对西夏史、元史和地方史等展开研究。在史论结合的基础上,论述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主要特点及其基本规律,资料翔实,逻辑严密,观点新颖,论证充分,深刻分析了民族史学理论领域内的重大问题,高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