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蔡京遗存书法的考释著述,采取文字详细考释,配以整图及全套局部图片的方式,按其书写年代顺序收录,对蔡京20幅书法作品一一梳理考证的方式,叙述了其作品的出土及保存状况,阐述了其书法艺术风格的师承及其形成过程,说明了其书法艺术的高超精湛之处,如《节夫帖》《<雪江归棹图>跋》《<千里江山图>跋》《
魏碑楷书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金石学的兴起,使这个领域得到国内学者的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近现代,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但也十分庞杂。清代学者研究的领域重在考据学、版本学、文字学等等,涉及书法的各个书体。但是在书法本体方面,魏碑楷书领域没有系统的全方位的梳理与研究,也没有对魏楷的生成、演化、发展有专门
本书为曾翔先生用了三年多的时间,通过对古印的临摹学习,零零散散的刻了有近300方,从这300方里面选出了100方集结出版。曾翔先生不是复印式地临摹,主要是从古人的作品里面找想要的东西,达到为创作所用的目的。有的印章,对它的文字造型比较感兴趣,就在相应的方面做了调整;有的呢在形式感上做点儿生发;有的印章气象博大精深,在处
此次“探索·发展·未来——寻绎·中国书法大厦书法学术高峰论坛”立足于当今书坛,围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书法发展现状、书法审美的展厅化现象及可持续发展等主题,向海内外征稿,选出获奖文章10篇、入选文章30篇和入选题名文章9篇,即将邀请获奖作者和特邀专家一起召开研讨会并出版论坛文集。相信通过本次论坛的举办,将会对当代书学研究和
本书探讨了砖文内容与书写形式、砖文书法与字体演变之间的关系,考察了物质材料、身份归属、丧葬礼仪视角下砖文自身的书法风雨与艺术价值,探索了刻砖工匠的生存状态、反书现象的文化内涵、南北书法的融合统一等相关问题。
书画集为小8开,布面精装、不带函套。书画集中收录了邢东先生创作的81幅书法、绘画作品。绘画作品题材广泛,包含山水、花鸟、人物。作者在中国画传统用笔、用墨中加入了西画的色彩和对光影的理解。邢东先生有着较好的中国绘画和书法基础,因此用笔自然,笔墨的表现力较为丰富。再加上他将对西方光影和透视的理解应用到绘画作品之中,融贯中西
本画集精选宋兆钦绘画作品200余幅,其作品用笔含蓄稳健,墨色明澈秀润,计白当黑,层次清晰,将在阳光照射或云雾笼罩中的群山的远近隐现之态,表现得惟妙惟肖。章法严谨,技巧精妙,布陈立意,妙合自然。雪景山水为其得意之笔,它塑造了一个静穆、清凉的世界。宋兆钦擅长青绿山水、古树、建筑等,用笔简洁明快,画风高远其势,其既重视画内功
本书精选了高振恒先生的作品270余幅,他将中国画的笔墨和西画的色彩相结合,用色彩表现祖国的大好河山。高振恒先生的作品有整体、有结构、有客观和主观的色彩,而且将中西绘画的特点熔于一炉,不拘泥于一山一树,展现出了一种宏大的气象。高振恒先生在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绘画的色彩以及光影,他的山水画是把水粉画、版画与国画相结合,
本选题主要分为俩个部分。一部分为俩位作者近几年对山水画的经典研究和并且深入理解精选探索创作,形成了基于传统,又具有现代笔墨的艺术作品。第二部分主要是作者对艺术、生活、哲学等思想的诗集创作。其中提到比较深刻的观点很多,耐人深思。如,诗的品格要高,须有纯净的心灵、厚实的学养、丰富的阅历。好诗标准,也是意理法趣。诗有虚实,有
本书分为写生中的造型研究、水墨语言训练、写生作品赏析三部分,内容包括:认识几何形、方与圆的差异、造型的审美感受、线的训练、墨法与水法训练、水墨人物写生的色彩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