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古印钤拓本,采用线装,每一筒子页手钤一印,边上有手书古印的释文、材质、钮制、赏析文字等,全书约130个筒子页,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明以前官印,约50方;下册为私印,约75方。各以时代排列,外有函套。由于采用古印原印原拓,其内容更为接近原始印面,让那些未能亲睹古印的读者亦能欣赏到原貌,以资篆刻爱好者和古印藏家参考。
陇南金石校录
《考古艺术与历史:杨泓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收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侃、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郑岩、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系教授尚刚等学者所写的研究论文三十余篇。所收论文从考古、艺术史等角度作了翔实深入的讨论,丰富了对古代历史的认识。
本书广泛收集并深入介绍了京张铁路对张家口政治、经济、生产方式、市民生活等城市文化各方面的深远影响。作为由中国人自行勘测、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是中国工程界的骄傲,而张家口市的辉煌也随着京张铁路的开通而随之被开启。京张铁路对张家口市的发展功不可没。随着它的建成通车,大量买办商人来到张家口投资建设,从而带动了张家
本书共三部分,内容包括:八音古乐——古代乐器与演奏艺术、妙舞长空——舞蹈历史与文化内涵、钧天广乐——古代十大名曲与内涵。
本书分为金银生辉——金银文化与艺术特色、青铜时代——青铜文化与艺术特色、珐琅精工——珐琅器与文化之特色三部分,书中具体内容包括:金银之源——夏商两周金银器、金银生辉——秦汉魏晋金银器等。
本书分为岩画古韵——古代岩画与艺术特色、石窟奇观——著名石窟与不朽艺术、石刻神工——古代石刻与文化艺术三部分,书中具体内容包括:磨刻技法——北系岩画、红色涂画——南系岩画、风格独特——其他岩画等。
《简帛研究二〇一七(秋冬卷)》共收録战国楚简、秦简、汉简、三国吴简研究论文、书评、论着目录等22篇。内容包括简帛文字校释、文义辨析、文本解读与简册编联,利用简帛材料研究战国至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历史地理、思想文化等问题,评介简牍学*动态和成果,反映了当前简帛学研究的*进展和热点、焦点问题。
“厚重天中——驻马店历史文化陈列”展览于2010年11月20日开幕,展厅面积5585平方米,展线长度1087米,展出文物1929件,辅助展品193件。本展览以天中重大事件为背景,在突出重点的同时,着力营造各时期的历史氛围,再现了天中文明的延续性、包容性和影响力,使观众从不同角度感受古代先民物质与精神世界的丰富内容。展览
贾湖骨笛出土于距今7800年-9000年的同时期*为丰富的史前聚落遗址河南贾湖遗址,1986年至1987年,这里先后出土了20多支骨笛。笛孔有5、6、7、8之别,大多数骨笛仍为7孔。贾湖骨笛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早的乐器实物。贾湖骨笛不只是中国年代*早的乐器实物,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早的可吹奏乐器。实验证明,贾湖骨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