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智慧始终激励着人们去做一个大丈夫,秉持浩然正气,挺立于人世间!他勉励人们忍受艰苦的磨练,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中前进;他为人们树立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榜样;他积极传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崇高理念。 本书采撷南怀瑾先生的智慧,对《孟子》一书中*深
老子之道,高深精微,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所谓一百个人读《老子》,便会有一百种不同的感悟,因为每个人都在著述中寻找着自己的人生痕迹,无论是《老子》的原文,还是南怀瑾先生的解读,细细品味,语有回甘,掩卷而思,幡然有悟。 本书作者在南怀瑾先生解读《老子》的基础上,融会儒佛之道,结合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进行拓展,在博大精深的
本书共分为十二个章节,大致介绍了儒学的发展历程,何为儒学,儒学的价值的意义。儒学的兴衰与曲折发展以及儒学的派别之间的斗争都在书中得以呈现,还原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原貌。
郭沫若是一位曾明确表示尊孔的并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学家。不过,他的尊孔,呈现出一种波浪式的起伏,即尊孔,批孔,再尊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起伏的现象?这是我们今天仍值得研究讨论的问题。《郭沫若与孔孟之道》,试图对郭沫若的先秦儒家文化史观做出一番评述。郭沫若对孟子的评论较少,而且基本持批评的态度。因此《郭沫若与孔孟之道/中国社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现今通行的《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庄子》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浪漫的创作手法,在先秦诸子文集中独树一帜,是一部洋溢着浪漫主义的哲学散文集。
《易经》向来被称为“诸经之首”,是儒家、道家思想的共同源头。《易传》对《易经》经文进行了创造性的阐述和发挥,是理解《易经》的关键。《毓老师说易传》以1994年至1998年间毓老师在奉元书院讲述《易传》的内容为主,亦有2000年后补充的内容。毓老师说,读《易传》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智慧。他强调,《易
《毓老师说论语》以1999年至2000年毓老师在奉元书院讲述《论语》的内容加以整理而成。《毓老师说论语》将《论语》《大学》《中庸》《春秋》等经籍打通开来,阐明中国古典思想的精髓;以平视的眼光解读孔子,还原了孔子活泼、生动的本来面貌,使读者如同面对一个德望、智慧、学识兼具的温厚师长,怡然领会儒家思想的美与智慧。毓老认为,
本书为原《论语鉴赏辞典》和《孟子鉴赏辞典》两书中文本篇重新整合而成,书名为《孔孟名篇鉴赏辞典》。包括《论语》20篇,《孟子》14篇。每篇包括原文、注释、鉴赏三部分内容。《论语》原文一般采用通行本,个别参照其他文本,择善而从;《孟子》原文以《诸子集成》所说焦循《孟子正义》为底本,并充分借鉴吸收前人和今人的学术成果。本书作
本书作为高校通识教育系列教材中的一本,是《道德经》的普及性读物。内容围绕《道德经》一书的字、词、句、篇的解释和案例运用,涉及老子、道家和道教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该书由三部分组成:专题、正文与附录。正文部分由原文、注释、白话文翻译、引论和案例故事五个版块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