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小佛湾、圣寿寺、转法轮塔航拍图》《宝顶山小佛湾石窟航拍图》《转法轮塔远景》《释迦真如舍利宝塔远景》《小佛湾门厅》《小佛湾门厅内侧仿古建筑》《小佛湾近景》等图版。
本书分为四章和十一个附录,内容包括:概述,宝顶山小佛湾石窟,宝顶山石窟周边区域造像,转法轮塔和释迦真如舍利宝塔,宝顶山万岁楼,宝顶山灵官殿,宝顶山惜字塔,宝顶山勾愿菩萨造像等。
本书收录了《宝顶山石窟卫星图》《宝顶山三维地形模拟图》《宝顶山石窟航拍图》《宝顶山大佛湾、小佛湾石窟航拍图》《宝顶山石窟景区瑞相桥、瑞相广场》《宝顶山石窟景区大足石刻博物馆》等摄影图版。
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宝顶山石窟概述,主要介绍其地理状况、石窟构建、分区与编号、前期保护维修与调查研究,以及本卷报告的内容、体例规范、编写经过等;第二章介绍宝顶山大佛湾石窟第1-5号龛;第三章介绍宝顶山大佛湾石窟第6-9号以及第9-1号龛;第四章介绍宝顶山大佛湾石窟第10-12号及第12-1号龛;第五章介绍宝顶山大佛
本书共分为13章,内容包括:概述,多宝塔形制及龛像设置,塔内第一、二层造像(第1-20号),塔内第三层造像(第21-36号),塔身第十二、十一、九级造像(第81-96号)等。
本书收录了《北山佛湾南区第49-55号》《北山佛湾北区第128-136号》《北山佛湾北区第176-184号》《北山佛湾北区第269-281号》《北山佛湾北区局部》《北山佛湾石窟外景》等图版。
本书从设计学与美学之角度对约150枚古玉进行了研究,并以“点、线、面、体”这一视觉审美的构成要素作为全书分章的主要依据。在内容方面,除了基本的玉石摄影图片以外,还有大量的拓印图片、手绘线稿;此外,本书还包含了诸多依据“黄金分割”这一审美法则对古玉进行视觉分析的图片。在文字内容方面,除了标注古玉的名称、年代、尺寸等基本信
本书为古印钤拓本,采用线装,每一筒子页手钤一印,边上有手书古印的释文、材质、钮制、赏析文字等,全书约130个筒子页,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明以前官印,约50方;下册为私印,约75方。各以时代排列,外有函套。由于采用古印原印原拓,其内容更为接近原始印面,让那些未能亲睹古印的读者亦能欣赏到原貌,以资篆刻爱好者和古印藏家参考。
陇南金石校录
《考古艺术与历史:杨泓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收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侃、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郑岩、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系教授尚刚等学者所写的研究论文三十余篇。所收论文从考古、艺术史等角度作了翔实深入的讨论,丰富了对古代历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