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书名的由来,一说取自宋代儒者汪信民语: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一说典出:性定菜根香,所谓夫菜根,弃物也,而其香非定者莫知(三山通理达天语);一说则称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于孔谦语)。凡此种种,宗旨只有一个,以咬菜根比喻甘于本性,安贫乐道。洪自诚取菜根谭为名
董胤,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已发表《汝钧不分与官钧不分:从一件乾隆皇帝弄错的瓷器说起》《汉字之美:从甲骨金石到明清墨迹记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中国古代书法展》《斫木成器工匠精神明式家具的材美与工巧》《繁工厚材精雕细刻清式家具的道与器》等,参与编写《认知国家博物馆课程学习绘本》《复兴之路国家博物馆课程学习绘本》
此链接为上册。 汉字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与智慧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汉字的发展演变在甲骨、金石、简牍、绢帛、纸张上被记录下来,文字上的一脉相承让我们得以了解自己的过去。汉字作为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仅记录了我们古老文明的漫长历史与沧桑变迁,更逐渐催生出一门崭新的艺术种类书法艺术。本书开篇从文字的起源讲起,描
在历代研究者眼里,《兰亭》版本往往难以措手,古人早有治乱丝,走歧路的慨叹。近代以来,还没有人对《兰亭》的整体版本情况与流变史做过系统的研究。全面总结《兰亭》版本已成为书法史和现代书学研究中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本书将努力对此做出新的尝试。
《王羲之兰亭序/经典碑帖字字练》为王羲之《兰亭序》的修复本。同时作者通过视频,对碑中的每个字都进行了书写与讲解,读者用手机扫码即可清晰地看到、听到作者的运笔过程和要点分析。
《中国珍稀印谱原典大系》由陈振濂先生主编,拟分三编出版,总量预计在150—200种之间,基本涵盖国内外珍稀印谱。每编各分专辑渐次推出,每辑10—12种,采用通代混编的方式。每辑均含古铜印谱、明清名人印谱、近代学术印谱三大类,并穿插其他特色印谱。选取印谱时,注重原谱的文献价值。所选印谱均保留完整原貌,不任意删减,以存真貌
本书为唐瑞池隶书作品集,共收录作者《岳阳楼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草书歌行》《将进酒》《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毛泽东诗词3首,共计9件。古隶书是指西汉至三国蜀时期留存于世的瓦当、封泥、石刻上的隶书字形,作者曾长期搜集,共计收集整理了40000多个隶书字形。本书即是以这些古隶书字形根据写出的。本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