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文学和文化现象,“摩登主义”对新兴的社会思潮、外来文化进行时髦化的模仿和趋附,剥离它们的实践目标和文化、现实语境,将其变成文化消费品。张勇所著的《摩登主义(1927-1937上海文化与文学研究)》从时尚生产、日常生活美学、杂志生态等方面考察1927-1937年间上海“摩登主义”现象的形成机制;从文化消费、现代想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由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与代表项目两部分构成,前者探讨了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范围、生存环境、地位与现状、特征、构成与分类及其价值,以及西安宗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发展联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网络化保护、西安鼓乐研究等理论问题;后者对分布于民间文学、民间美术、
本书是潮州宋元时段的第一部断代史,作者纵深探究史事的来龙去脉,横向兼顾地域文化的方方面面,从而全面、系统、有效地展示这一时期潮州社会历史之全貌。在广泛搜集文献、仔细梳理资料的基础上,本书对相关问题,都尽可能做了较为深入、细致的论述。为增强可读性和扩大信息量,正文部分还选取本时段潮州境内有代表性的古迹、碑刻等,摄影拍照,
《人文荟萃话杭州》“钱塘自古繁华”,本书主要介绍了杭州自吴越、南宋以来各种人文内容的历史、故事、典故、趣闻、传说等。共分为六个章节:一、两朝古都留胜迹,二、古今名人多佳话,三、湖山处处有美景,四、街坊里弄蕴典故,五、市井风情话民俗,六、齿舌生香赞美食。至于这些文章的题材,有的来自野史笔记,有的来自历史传记,有的来自名人
辛亥革命爆发后的1912年,川兵哗变,西藏噶厦政府驱逐川兵和汉族官民,公然宣布独立。英帝国主义在西藏兴风作浪,公然运作西藏脱离中华民国。至1934年,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已失联22年。1933年12月17日,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在拉萨圆寂。
《北京历史故事》(二)是一套以图文形式,生动讲述北京三千年历史的普及读物,《北京历史故事》(二)中故事内容涵盖古代、近代、现代,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中国共产党引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今天,编辑出版这个读物,有利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历史
《北京历史故事》(一)是一套以图文形式,生动讲述北京三千年历史的普及读物,书中故事内容涵盖古代、近代、现代,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中国共产党引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今天,编辑出版这个读物,有利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历史故事》分(一)(二)
“关东文化”是指山海关以东,基本上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在内的地域文化圉,它是与东北地域文化相联系的。关于东北地域文化的称谓,学术界存在较多争议且至今尚未形成定论。除“关东文化”之外,还有“黑土文化”“黑水文化”“长白文化”“辽海文化”等称谓,在这些称谓中比较被人认同的是“关东文化”,因为“关东”一词出现较早,广
张建的手工作坊在为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做着真正的“私人定制”,《口述津沽:民间语境下的堤头与铃铛阁》就是完成了城市历史最让人忽略,经常被一带而过的部分。正如学者杜鱼在《告别堤头》跋语中说的:“堤头的口述实录,在社会学之外,同时则又跨入了史学的领域。张建通过生动的影像和口述资料,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幅宏阔的堤头历史和民俗画
本书主要介绍新疆地区的重要物质文化遗产——古城遗址、佛教石窟、百年王府、民居街巷、传统器具、玉石、岩画、雕塑等,集中展现幽幽古韵在如今新疆大地上的绵延。隽永的文风,让读者如临其境,感知古色古香的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