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新视野·文化遗产保护论丛”的一本,作者单霁翔先生系故宫博物院院长,曾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对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思路。“文化景观遗产”是新近受到关注的一类遗产,作者总结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将景观遗产的保护理论梳理成册。
中国学(第六辑)
《天朝大国的景象:西方地图中的中国》由意大利学者曼斯缪·奎尼(MassimoQuaini)和他的学生米歇尔·卡斯特诺威(MicheleCastelnovi)写作整理而成,深入细致地考察了西方地图制图史上中国版图形象的演变情况。在讨论欧洲地学对“中国”(居中之国)认识发展的研究领域中,其著作堪称考据繁密。书中收集了大量的
这是一部利用中国考古资料,从研究实践出发,构建精神文化考古理论的系统专著。本书对中文精神文化考古研究既有成果和理论建设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与分析,提出了具有内在逻辑的精神文化考古理论框架,利用作者自己的研究个案,展示出精神文化考古理论的实际应用。
"线装中华国粹"系列精选流传千年的中国古代国学名著,立足原文精髓,加以最全面、最细致、最通俗易懂的解读,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原著的精髓,使读者轻松接受国学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千年前先贤们的思想精华,并从中有所领悟和收获。本系列共有20册。
“这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最好的作品之一”。它以中国历代各类人物的生存状况、人生态度、命运遭际、成败得失为依托,突出了他们人生的一波三折、起落跌宕、苦心经营、艰难成功,是首部中国人反思人生轨迹、吸取生活经验的传记体通史。它让读者在借鉴古代中国人生存智慧的同时,更多地感悟今天每个人的活法。读史品人,以古知今,以史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实践先行的事业。在实践的基础上,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逐步兴起,为非遗保护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本书根据从实践到理论的发展思路,分为上下编,上编为实践篇,按照非遗保护专题,梳理从2003年到2013年这十年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历程;下编为理论篇,探讨这十年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与灵魂。中国文化既是中华民族历史实践和生活创造的智慧结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和宝贵资源。本书作者遴选长期学习研究中国文化的论文,衰为一集,厘为三编。 杨庆存的《中国文化论稿》上编侧重典籍文本的解读和思想内容的分析,发掘可资当代镜鉴的思想资源与文化资源;中编侧重分析前辈学者的治学境界与思想方法以及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书之首,全书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五十二万余字,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约长达3000余年间的历史。《史记》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典范。《史记》最初没有书名,世人称之“太史公书”、“太史公传”,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
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是一幅全景式的宏大画卷,从远古的洪荒、文明的诞生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丰功伟绩,朝代的更迭演绎了绵长的时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