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子庞居士诗帖》用笔圆劲厚重,结字险绝巧妙,行笔曲折顿挫,如同逆水撑舟,力能扛鼎。善用长笔画打破空间布白,增加行气错落,富有动感。通篇大气磅礴,笔精墨妙,神采飞扬。
《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抒发的人生感叹。该帖用笔丰腴跌宕, 豪迈秀逸。结字奇崛,参差错落,恣肆万千。通篇笔意随情绪起伏变化,一任自然,表现 出意蕴丰厚的书法意象。该作在书法史上影响深远,被称为继《兰亭序》《祭侄文稿》之 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王铎传世楷书墨迹并不多见,此卷楷书取法颜柳,结字不求工稳,大小欹侧一任自然,通篇气韵生动,古拙庄重。诗后以行草书自题一段,更是流畅自然,尽显王铎书风雄强本色。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乃颜真卿为其殉于安史之乱的亡侄颜季明而写的一篇祭文。此稿意不在书而天机自动,以篆法入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杀笔狠重,起收藏锋,浑朴苍穆;结体宽绰,形散而神敛;通篇坚劲凝练,纵横奔逸,悲愤郁结之情溢于笔端。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兰亭序》墨迹真本不传,此为唐代冯承素摹本。原帖书于永和九年(353年)暮春三月三日,时王羲之与亲友谢安等四十一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行修禊之礼。酒酣兴浓之际,王羲之用茧纸鼠须笔为此次兰亭诗集作序,记述此次盛游之事与人生无常的感喟。该作风神超迈,词翰双美,笔法精绝,笔势遒劲,章法起承有节,开合有度,结字敧侧揖让,姿态万
三希堂三帖,分别为《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快雪时晴帖》唐临本。全文共28字,又被誉为二十八骊珠。帖中记述作者在雪后初晴时的愉悦心情及对亲友的问候。此帖用笔雍容古雅,圆浑妍媚;结字平稳饱满,刚健而不失妍丽;通篇平和简净,厚实生动。乾隆帝评此帖『天下无双,古今鲜对』。此帖与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
《苕溪帖》为米芾行书自作诗六首。全卷书风真率自然,逸趣横生。落笔迅疾恣肆,结体欹侧险劲,章法错落参差。尤其运笔正侧藏露,变化丰富,点画波折过渡连贯,提按起伏自然超逸,毫无雕琢之痕。为米芾中年经意之作。
《蜀素帖》为米芾自作诗八首,故又名《书诸体诗卷》《拟古诗帖》。全卷用笔爽利,如快剑斫阵,方圆兼备,提按分明;结字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章法上时轻时重,虚实相生。通篇激越痛快,神采奕奕,达到了风樯阵马与丰美雍容的完美结合,为米芾行书代表作之一。
《千字文》是梁代周兴嗣编写的古代启蒙读物。此帖真草书对应,真书端庄严整,略带行书笔意,结字妍美简静,意在示以法度;草书用笔温润圆劲,提按分明,点画精到爽利。为赵孟頫遒媚秀逸书风的代表作之一。故宫藏本,未署书写年代。
本书从执笔用笔、中国书法发展史讲起,强调用笔,并通过对大篆、小篆、草书、楷书、行书、隶书等不同书体的经典碑帖的讲解和解析,使学习者了解书法本源,了解不同书体的演变和特点,做到在以后的学习中对不同书体可以触类旁通,扎扎实实打好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