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研究《再生缘》的学术专著。本书从文本细读出发,探讨了《再生缘》的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女性意识的觉醒与迷茫、浓厚的悲剧意蕴、耐人寻味的结局等学术问题;搜集了大量的移植于《再生缘》的戏曲、曲艺、影视作品、小说(含网络小说)、连环画、音乐剧等相关作品,分析了《再生缘》在传播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以及折射出的文化内涵。
在唐宋词的创作中,存在着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即对前人诗歌的接受。唐宋词人接受前人的诗歌,其数量很多,质量也很高。他们正是在广泛学习借鉴前人作品的基础上,转益多师,以故为新,才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本书主要关注的是唐宋名家词人对前人诗歌的借鉴和化用,兼及文章(以辞赋为主)和词。这些唐宋名家词人有温庭筠、韦庄、李煜、晏殊、欧
本书以文学经典意识为切入点,主要从两条线索对明代诗学展开研究。第一条是诗学发展逻辑线索,研究中国古典诗学发展至明代为何发生了转向,明代诗学在文学经典意识之下如何展开与发展,及在明代诗学发展过程中文学经典意识是如何深化并成熟的;第二条是论争辩难线索,研究明代诗学如何在论争中深入发展及明人文学经典意识的明晰与深化。所以,“
本书立足于道释文化,从勾勒明清世情小说作家的文化与精神结构入手,梳理其创作理念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与个性烙印,然后对其作品进行道释文化及雅俗批评,展现作品的世情风貌,深度剖析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描摹明清世情小说雅俗整合的演变轨迹,凸显明清世情小说的文化本位。
本书写作思路清晰,较为全面而有系统,可作为广大诗词爱好者学习、鉴赏中国古典诗词曲的入门之作,衷心希望本书能够给广大诗词曲爱好者在学习、创作及鉴赏中国古典诗词曲时有所裨益,从而为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尽一点绵薄之力。中国具有五千多年灿烂的文化史,其中古典诗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中国是诗的国度。无论是《诗经》
《题写名胜》以小见大,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入手,考察他对崔颢的《黄鹤楼》诗所的不同回应,并以此为线索,将前后相关的一系列诗作串联起来加以解读,讲述唐代诗人通过具体诗作展开模仿与竞争的故事,进而探讨了诗歌的创作实践以及与之相关的批评话语和文化现象。作者以融通中西、多年沉淀的见解和学识,为耳熟能详的唐诗作品阐发新意,给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每一首唐诗都蕴藏着一个故事。《唐诗中的修身智慧》从正面、反面、历史、现实等多角度切入,从交友、养生、看待仕途、对待名利、克制欲望等方面讲述了唐诗中的修身智慧,告诉读者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法,使学习者的生命具有广度、厚度和温度,从而实现修身养性的目的。作为《百家讲坛》的坛主,樊登年轮的主讲人王士祥
本书是作者的诗论选集,共分四个部分。一、关于传统诗词重大问题的梳理与探索。如《填词源流初探》《中华诗学初探》,都是作者动用了大半生的知识积累,对前人未曾深入涉及的重大历史和理论问题进行系统的探索与论证。二、关于传统诗词在近现代的命运。在多篇文章中,作者回顾了从“诗界革命”、“南社”成立、“五四运动”、毛泽东诗词面世、“
本书从就唐宋古文一些专门性问题入手进行研究,对唐宋古文在金元时期的传播接受状况进行了总结,并选取金人王若虚的《滹南文辨》和元人李淦《文章精义》的唐宋古文批评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在金元散文的发展历程中,唐宋古文始终参与着文坛的建设,其影响金人的维度也是多方面的,这里既有唐宋古文传统的深厚蕴藏,也有金元文人的传承和发
诗词里的中国故事·元明清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