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中国经、史、子、集最基本的经典进行解读,概括其核心理念,总结其学术路径,分析其对中华文化的作用方式,关注其学说形成的逻辑形态,以帮助读者理解中华文化的学理形态。本书是在深受读者喜爱的超星尔雅通识课“国学智慧”讲稿的基础上整理修改而成,是学习中华文化的入门读物,也是理解国学经典的基本教材。
《国学论衡》系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的学术集刊,旨在为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研究的学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学术研究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的理解和诠释;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与世界文化、文明之间的对话;以理性考量塑造未来中国文化和学术思考。本刊现为采取匿名评审制度的年刊,登载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及书评札记
本书精选了古代文化经典里的精华篇章,以古籍经典为基础,收录了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经典文字或篇目,各篇文章都是精编细选,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尽可能流畅、准确地翻译原典,体现经典的内涵,力图用流畅的文字将国学经典中的精华传递给读者。
《拜经日记》是清代乾嘉時期的考据学家臧庸的代表作。本书以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武进臧氏拜经堂自刻本为底本,以清费念慈光绪十年(1884)所校清抄本、清阮元编《皇清经解》所辑本为参校本,择要吸收前贤的相关成果,对《拜经日记》进行标点、校勘和必要的注释,便于学界据以开展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够对研究臧庸及其学术成就在
“经”原先只是指代一种纺织工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其逐渐变成了唯指孔子亲授的儒家五经的专称。朱先生认为,自独尊儒术,占统治地位的经学便以学随术变为主导取向。所谓“学随术变”即司马迁首先揭示的“以经术缘饰吏治”,据经传释义争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朱先生治学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追求多角度审视历史,尽力还原其真实性,
本书内容包括:孙武·说变化,吴起·说变化,孙膑·说变化,尉缭·说变化,《黄石公三略》·说变化,曹操·说变化,李靖·说变化,何去非·说变化,戚继光·说变化。
南京图书馆所藏各类稿本是其古籍收藏的一大特色,《南京图书馆藏未刊稿本集成》精选有价值的稿本1045种影印出版。本书收集史部珍稀稿本204种,参照《中国古籍总目·史部》的分类,按照史部纪传、编年、纪事本末、杂史、史表、史评、传记、政书、诏令奏议、地理、金石这十一大类,拟分为190册。其中不乏一些清代大家的著作,如惠栋《山
本书是近代国学文献汇编的第四辑。近代以来,“国学”从无到有,与西学相伴发展繁荣,有关“国学”的讨论甚嚣尘上,历次的国学论争产生了大量的文献,但是这些文献散藏各地,不易为学界系统利用。本书拟收录近代以来国学期刊文章近百篇,包括近代以来国学组织及个人编写,有关国学的论战也一直以期刊为主要阵地,通过对近代以来,国学期刊文章的
《读书指南(精校版)》是梁启超先生《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和《要籍解题及其读法》的合集。前者介绍中国基本典籍,说明各书特点、读法,文字浅显简明。后者为他在清华学校教授“群书概要”的讲稿,对《论语》、《史记》、《左传》、《诗经》等经典进行了系统介绍。此外,附录还收入《治国学的两条大路》等几篇文章。在《读书指南(精校版)
国学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