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文明开化——古老历史、精神传承——大汉风骨、历史沉淀——汉水古韵、开创辉煌——美丽绽放共四部分,具体内容包括:汉江流域的祖先郧县人、神农氏炎帝开辟汉水文明、传承数千年的汉源文化等。
本书分为文明开化——古老历史、文风传承——八桂风骨、守护之魂——岭南撷英、文化底蕴——艺苑民风共四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广西壮族的先民甘前人、留下稻作文化的骆越人、广西最早的学者陈钦、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等。
民国22年(1933)《昌黎县志》,铅印本,12卷,至今81年。由于历时较长,原书存世数量寥寥,许多史料内容无法为世人所知。而且,由于古文枯涩难懂,繁体字不易辨认,使原县志的文化元素无法广泛传承。《民国昌黎县志校注》对原书进行标点、注释,由繁体、竖排变为简体、横排,通俗易懂,科学规范,为校注版本。对于弘扬灿烂文化,追寻
张锡禄教授多年从事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在少数名族语言文学研究方面研究较深,特别是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方面著书多本。以大理国后至元明清,段氏元代之业绩,大理国历史悠久,本稿对大理国历史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其大量涉及了唐宋时期西南边疆民族史的研究。就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流动状态流传于世,其历史、文化积淀常常呈现出颇为
《竹溪古韵》通过对厚街近千年历史文化遗存的抢救性挖掘整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一幅幅农耕文明的辉煌画卷,令读者感受到悠悠古风的熏陶。《竹溪古韵》从文物古迹、时岁风俗礼仪、古人传世经典著述、故事传说、族规家训、农耕古物、古谚古音、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全方位地展示了厚街的传统文化魅力。
本书分容庚与容肇祖篇、东莞学人篇、地理文献整理篇三个部分,内容涵盖历史学、哲学、金石学等方面。
为弘扬巴蜀优秀文化,加强四川历代方志的抢救保护工作,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于2009年开展了全省旧志普查工作,摸清了现存从清代到民国的通志、府志,州志、县志、乡土志、图志的保存状况。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14年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启动了《四川历代方志集成》的影印出版
为弘扬巴蜀优秀文化,加强四川历代方志的抢救保护工作,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于2009年开展了全省旧志普查工作,摸清了现存从明代到民国的通志、府志、州志、县志、乡土志、图志的保存状况。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14年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启动了《四川历代方志集成》的影印出版
《天津记忆第八种:津沽漫记·日本人笔下的天津》是国内首次比较系统地将日本人有关天津的文献资料辑录编译出版。总共收录了日本人有关天津的游记、日记、见闻录等文字20篇,并附有3篇旅行指南。内容涉及了近代天津的政治、经济、社会及风土人情等等,是部分来华日本人的所见所闻,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日本人对华人的立场与态度。
《三津谭往(2013)》收录2013年“问津讲坛”全10期讲座内容,各配发《渤海早报》关于主讲人的访谈一篇。以人带事,展现天津近代史的方方面面,内容涉及涂世昌、袁寒云、闫道生、孙犁、孔祥熙、孙洪伊、袁世凯、张彭春、查为仁等近代军争、教育、文化方面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