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先采用图解的形式,详细介绍了110个儿童经穴的准确定位、功效主治及其常用操作手法,在了解了穴位的基础上,再着眼于宝宝的保健问题,根据四季保健的差异及宝宝体质的不同,一一分步介绍了相应的按摩保健方法,让家长们轻松做到因时制宜、因人而异的为宝宝呵护健康。然后图文并茂地教爸爸妈妈们,用按摩的方式解决8个常见而又令人头疼的
本书以经络穴位学说为基础,生动、详细地介绍了0~6岁宝宝按摩的相关知识,并以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简单易学的按摩手法,让父母透过抚触与按摩,不但妥善照顾孩子,还能将爱与关怀传递给孩子,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针对小儿常见疾病和小儿生理特点,书中都给予了合适的按摩调理方法,旨在帮助父母通过按摩抚触,让宝宝远离病魔的纠
本书将带你一探奥秘,从传统中医养生理论出发,倡导回归本身的的自然养生方式,对刮痧、拔罐疗法进行了详细的解析。首先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影响人体健康的病理因素以及人体全身经络的作用及其与疾病的联系。然后介绍刮痧、拔罐这两种自然疗法的功效作用、操作技巧等几个方面,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将各疗法对生活中常见病症的辅疗操作总结出来,并
本书8卷,清代龙柏撰。本书以二十八脉之浮、沉、迟、数为纲,先言脉理,复对药食之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一一分考。全书载古方336首,药食内容取自《本草纲目》4254味,其中药物3148味,食物1106味;龙氏新增补遗291昧,药物193味,食物98味。本次整理以清嘉庆二十一年丙子(1816)醒愚阁刻本为底本。
《脉义简摩》八卷,清·周学海撰,脉学专著,为《周氏医学丛书》之一。作者参阅^脉经》《诊家枢要》《诊宗三昧》等有关文献五六十种,结合个人对脉学的研究心得,撰成此书。内容丰富,阐发深入而有独到见解,为清代中医脉诊学专著的代表著作,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临床实用价值。《脉义简摩》成书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刊行于清光绪;十二
《脉理宗经》成书于同治七年(1868),由清代医家张福田所著,是一部以注解经典的方式集论脉学精要的专书。《脉理宗经》作者积数十年所学和经验撰成此书,以经典为主体,选列各家之论,酌附己见,以弘扬脉理。全书共四卷,首卷列《黄帝内经》脉要和诊候、《伤寒杂病论》脉法八十六条句解:二卷论《黄帝内经》寸口脉脏腑定位,经络、奇经八脉
《医略十三篇》,清代蒋宝素撰,13卷。《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内科10):医略十三篇》中分述真中风、类中风、伤寒、暑证、湿证、燥证、火证、伏邪、痎疟、痢疾、霍乱、沙蜮及瘴气等病证的病因、病机、治则、方药,是一部荟集前人及作者本人学术经验的学术专著。《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内科10):医略十三篇》本次整理以清道光二十八年(1
本书介绍了经络腧穴、刺灸方法及针灸治疗等内容。从腧穴释名、定位、功能、主治、配伍及操作等几个方面详细深入地介绍了每条经络的常用重点腧穴,毫针刺法、灸法和拔罐法及临床常见疾病的治疗,部分疾病增加了歌诀,便于中医自学者理解记忆。
《70个常用重要穴位临证精解》精选70个临床常用重要穴位进行详解,所选腧穴都是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明显、操作简便、风险较小的穴位,其中很多穴位对某些疾病有着特殊治疗作用。书中对每个穴位均有配图,并从穴位概述、穴性、定位、取穴方法、主治作用、操作方法、临床经验总结、临床常用配穴组合、注意事项、古代文献摘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诊法16):脉诀刊误集解》又名《脉诀刊误》二卷。脉学著作。元·戴起宗撰。戴氏认为当时流传颇广的离阳生《脉诀》。内容虽较通俗,但其中不免语意不明,立意偏颇,并存在不少错误。遂以《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王叔和及历代各家的有关论述,对《脉诀》原文考核辨妄,详为订正,观点颇多可取,惜未得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