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品牌化建设(新版)》内容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等。
为配合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服务中国林业“走出去”战略,《南亚国别林业》分别介绍了南亚6国(因马尔代夫陆地面积仅298平方千米,是亚洲小的国家,其国别林业在《南亚国别林业》中未做介绍)的林业情况,以飨读者。
2020年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英文版)》,总结回顾了18个(种)主要农产品2019年市场形势,对未来10年尤其是2020年、2025年和2029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的生产、消费、贸易、价格走势进行了展望,对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英文版)
《描绘农业农村发展新篇章:重庆市农业资源区划应用研究(第6集)》介绍了重庆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体制构建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全书分为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重庆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研究、重庆市渝北区构建城乡
《浙江实施“两进两回”的机制创新与实践探索》基于协同论、系统论等理论基础,厘清乡村振兴与“两进两回”之间的耦合逻辑关系,按照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四大主题内容,全面总结梳理浙江已有的相关实践与制度安排,分析推进“两进两回”的困难困境,借鉴国内外相关的做法与经验,提出浙江省推进“两进两回”的机制创
本书作者李昌平从历史的经度出发,纵观百年乡建历程的波澜壮阔和乡建人物的荣辱成败,从个人视野的维度出发,全面观察当代中国乡村建设的理论高度与实践成果;从实践的感悟出发,剖析乡建路径的选择和方法的探索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本书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主编的论文集,全书对中国农村治理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认真全面的研究,书稿按照研究的主题分为妇女口述研究(含有三篇文章)、农村贫困治理研究(收集了三篇文章),农村经济发展(收集了四篇文章)、农村基层治理(也收集了四篇文章)、农村社会发展(两篇文章)等专题。本书的特别篇目为刘筱红教授教授主持的妇
市民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增长策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人口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研究的理论起点源于发展经济学。其中,重要的理论思想来源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包容性经济增长理论、二元经济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社会收入分配理论以及收入增长机制理论等。本书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理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蓬勃发展回答了未来中国“谁来种地”的重大战略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思想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书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整体框架,利用大量调查数据和案例资料,对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发展格局、要素投入特征、农业社会化服务状况以及土地流转、生
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九大和十三届全国人大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了重要部署,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的时间表。农业创新型企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国家科技政策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中既是制度支撑也是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