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教序》全名《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玄奘法师赴西域各国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三藏要籍而写的,太子李治并为附记,最初由褚遂良书写。同州圣教序碑,褚遂良所书圣教序之绝早翻刻版。据传褚遂良所书曾同时刻为二碑,一在玄奘法师译经的慈恩寺,一在同州,其实后者是前者的翻刻。原石存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根据碑刻痕迹,应
柳公权,字诚悬,是晚唐著名书法家。因他善于楷书,被唐穆宗所赏识,当穆宗问他怎样用笔好,他以“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的回答,而成为书坛至论。柳公权的书法在当时极为所重,公卿大臣的家碑,不得公权手书者,人皆以为不孝,可见他的书法名望之高。柳公权擅长楷书,并对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颜真卿等人的书法曾做过深入研究,融二王书派
《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品,是其于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在一次文人春禊(古代节日)时诗酒兴会所作的序文,由于当时的天气及环境皆佳,王羲之兴致很浓,一气呵成此文,其书法达到神遇的境界,充分展现了王羲之娴熟的笔墨技巧,被后人认为是魏晋风度的代表。此作骨力寓于秀雅之中,笔意流畅自然,内的笔法使线条遒丽爽健,含蓄圆融,极尽
《曹全碑》,东汉灵帝中平二年立,明万历初在郃阳莘里村出土。现存西安碑林。清万经评其书:“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清孙承泽评其书:“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此碑被称为八分中的代表名品,其笔法秀逸,圆笔居多,字呈扁平状。中锋用笔,“蚕头雁尾”,波磔分明,四周舒展,柔中有刚,结
邓石如(1743-1805),原名琰,字石如,号完白山人,后以字行。安徽怀宁人。是清代中期一位富于创造性的书法家。真、草、隶、篆无一不工,尤精篆隶,别具一格。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称:“完白山人篆法以二李为宗,而纵横阖辟之妙,则得之史籀,稍参隶意。杀锋以取劲折,故字体微方,与秦汉瓦当额文为尤近。”此件作品系邓石如于嘉
《圣教序》又名《七佛圣教序》,为唐成亨三年(公元672年)十二月刻。太宗李世民撰序,高宗李治撰记,释怀仁集王羲之书,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字。行书。三十行,行数不一。高三百五十厘米,宽一百厘米。碑额刻七佛像。原在陕西西安弘福寺,现藏西安碑林。此碑为怀仁和尚集王羲之书而成,充分显现了王书的博大精深。此中之字端庄而流丽,刚
《颜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立。颜真卿书。四面刻。存三面四十四行,行三十八字,碑高二百六十八厘米,宽九十二厘米。现藏陕西西安碑林。《颜勤礼碑》是颜真卿晚年所书,当时他七十一岁,此碑是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所书神道碑。也是他的楷书代表作品,此碑颜体风格已经完全
《灵飞经》,全名《灵飞六甲经》,是一部道教经卷,写于唐开元年间。由于笔法婉而不媚,通篇结体清雅多姿,成爲唐人写经中的精品,后世书家对其推崇备至。据文献记载,《灵飞经》墨迹全本在宋时,曾入内廷御藏,至明代流入董其昌收藏。海宁陈氏刻《渤海藏真》丛帖时从董家借到、摹刻入石。由于直接从原作摹出、加之刻工技艺高超,精准还原了原作
《瘦金体入门》是瘦金体书法入门的技法书。瘦金体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处。因其笔画相对瘦硬,故笔法外露,可明显见到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通过瘦金体的分类,瘦金体的基本笔画,瘦金体的间架结构,瘦金体的章法与布局,瘦金体诗帖解说等来阐述瘦金体书法的书写方法。
《甲骨文同字异形字帖》作者王本兴使用扫描仪、数码照相机、电脑、复印机等现代电子设备,将微小的拓片文字放大,将其整理归纳、影印成《甲骨文同字异形字帖》。实际上,迄今为止,像这样把甲骨文字放大并置于传统的米字格中,供书法爱好者及学生临摹的甲骨文字帖,尚属。有的甲骨文单字的写法很多,笔者一般精选四例,少的也有两例。还有一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