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诊法13):脉微》又名《脉要精微》,明末医家施沛(1851-1661)纂述。《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诊法13):脉微》上下二卷,上卷为脉微总说,引用《素问》《灵枢》《难经》《脉经》精华以释脉理:下卷将纷繁复杂的脉学理论变成简单明了、易学易懂的精致图解和朗朗上口的歌括骈语等。《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诊法
《脉诀指掌病式图说/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主要以三部九候、五运六气、十二经脉等为理论依据.分三十余论阐述脉证诊法、辨析男女各种病脉之异同等,最后附有诊脉歌诀。书中保存了部分金元已佚脉书的内容,且附有图数十幅,简明直观为读者理解枯燥难懂的脉学理论提供了方便。本次整理以明嘉靖八年(1529》抄本为底本。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方书25):李氏医鉴》是一部综合性医书,清·李文来撰,刊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方书25):李氏医鉴》共十二卷,其中正文十卷,续补二卷。正文以疾病为纲,每一种疾病下医论,精述疾病证洽,次列常用古方,末附《本草备要》等著作中相关药物的主治注释。卷之一为头面、口鼻疾病,卷之
《名中医畅达医论医案》较为全面地整理了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畅达先生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理论部分小到畅达先生对《伤寒论》一药一方的心得体会,大到对《伤寒论》辩证思维方法、汤方辨证学术思想的理论渊源、汤方辨证理论体系进行了系统论述,医案部分以汤方辨证的形式进行了案例分析与点评,充分反映汤方辨证思想在中医临床实际中的运用过程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诊法14):舌鉴辨正》二卷,舌诊专著。清代医家梁玉瑜传、陶保廉录。成书于光绪二十年(1894),首刊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诊法14):舌鉴辨正》上卷分论白舌、黄舌和黑舌,下卷分论灰舌、红舌、紫舌、霉酱色舌、蓝
小儿推拿因其安全稳定、不易反弹,孩子不会有痛苦感和恐惧心理,而且见效快、疗效高,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都有较好的疗效,对许多慢性病、疑难病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越来越受到孩子和家长的青睐。《小儿推拿专家教》一书介绍了小儿推拿的13种基本手法和11种常用的复式手法,以及57个小儿特效穴位,让你一找就准,一学就会,一按就
《医灯续传(内难针灸译注)(精)》一书,将两部古医籍中涉及经络、腧穴、刺法、灸法、针灸治疗等内容,分别译注和阐释了其原文的奥义,其中既有作者深邃的理论见解,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医学心语。在针灸医疗上,可谓秘法薪传,金针度人。总之,在古籍整理研究中,可谓一部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本书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对中医学子学习、研究有
本书详细讲述了每个不同部位的常用穴位的功效定位及治疗的疾病,每天只要抽出十分钟按一按,灸一灸,身体经络就可以通畅无阻,晚上睡觉也香了。本书通俗易懂、严谨科学,并采用了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地将每个穴位展现给读者,以方便大家取穴理疗。
《初学中医临证实录》为作者平时治验真实记录整理而成,原为大学授课之余带教学习使用,病案脉症方药记录完整详实,所治病症涉及内外妇儿各科,并附针灸专篇。全书贯彻“杂病重脉,外感重舌,四诊合参”之辨证精神,用方遣药思路开阔,汤丸洗熏变化灵活,针灸独重《灵枢》心法,内服外治,疗效显著。书中病案时间跨度从2008年作者初次
《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针灸学讲义》主要内容包括:下针之端正、针刺之活法、用针之权变、经络之审视、针法之解结、针法之推上、针法之引下、针人之气合、针出之气离、用针之行泻、用针之行补、气至之审求、气至之标准、深浅之针考、徐疾之针考、刺肥之针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