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比较政治、国际政治经济学等的角度,对国际金融危机十年来世界政治的变迁,中国的全球角色,国际制度改革与英国欧共体关系、军工产业与战后日本的经济复兴、罗伯特·考科斯对国际秩序的新探索等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深入解读,指出中国自主性社会科学的建立需要充分吸收各主要国家政治史、思想史等丰富资源;世界各国成功与失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侨务工作是中国对外交流活动中重要的工作之一,研究和借鉴其他国家在侨务工作上的经验有利于我国侨务工作的展开。全书选取当今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发达、次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美国、爱尔兰及印度三个国家为例,系统阐述美国侨民战略的内容、实施机制和实施效果及其对我国侨民战略的启示,并以2008年经济危机为切
本书在与以往国际移民及跨国主义理论对话的基础上,运用跨国多点民族志的方法,将华人移民的跨国实践纳入社会地位补偿的分析框架中来理解。移民的跨国实践不仅与个人出国前后的社会经济地位有关,还与祖籍国和移居国在世界体系中的位置以及群体在移居地的社会境遇有着密切关系,并同时受到侨乡地方政府、地方社会以及海外离散社会等中观因素的影
《老年社会政策的新视野》(TheElderlyinSocialPolicy-TowardsaNewArchitectureofGerontologicalProgrammes),是一部视角新颖、观点独特的学术著作,由波兹南密茨凯维奇大学(AdamMickiewiczUniversityinPoznan)的沃兹涅克(Zb
本书在大历史、政治的视角下全面深入解读了亚洲的过去与未来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秩序即将终结,亚洲世纪已经来临。 历史上的亚洲拥有多元化的璀璨文明,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勾连下,文明交流持续了数个世纪,对西方和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在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崛起,亚洲诸国接连沦为殖民地,二战后,亚洲国家虽获得民族独立,但现代化程度仍远远
《人物·思想与中共建党》是“上海:党的诞生地”系列研究丛书的第二本。书稿收录了近20篇中共建党人物及其思想研究的论文,将活跃在上海这片红色土地上的近代人物与中共建党的关系进行了充分阐发。不同于传统中共建党人物研究聚焦十三名一大代表,论文关注了直接或间接参与中共早期组织创建的人员,甚至包括了早期参与建党活动、后来消失在历
由中国人民大学仇雨临教授主编的《社会保障国际比较》一书,旨在呈现当前全球社会保障发展的不同模式及其运行规律,为我国全面建成覆盖全民、统筹城乡、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全书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制度与管理等多个维度,对国外典型国家(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多视角、全景式、
本书是一部深度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狂热反犹宣传的开创性著作。希特勒及其纳粹宣传家们一直相信,反犹主义为世界历史提供了*的解释框架。他们编造了一个无辜的德国正在被国际犹太人围攻且意图灭绝他们的故事,并以此作为*终解决方案的公开宣告和正当理由,坚信有必要在犹太人灭绝德国和德国人之前灭绝犹太人;而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反
平衡国家统一性与民族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国家建设的重要议题。书稿以瑞士、英国、新加坡、印度与菲律宾为例进行经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那些在民族问题上处理得比较成功的国家,都建立了一套以包容与凝聚为核心理念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的*是一部共同接受的宪法,在宪法意义上尊重和承认各民族的共享权力与平等权利,并予以清晰明确的界定
《全球治理:多元世界的秩序重建》一收入作者论文12篇,针对当今世界秩序和全球治理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其一是世界格局与国际体系,重点讨论冷战后世界的力量对比与变化,国际体系的延续与变化,国际体系中大国行为及其对世界秩序的影响。其二是治理。在全球层面,主要分析全球治理的基本态势,尤其是近年来全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