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佛法之无漏三学戒、定、慧为中心议题,收录了南怀瑾先生的恩师袁焕仙先生和他本人有关止观、修定、修慧的述作,既有对三学的总的阐述,又有对禅观、般若正观、观音法门、净土法门等的研究与讲解,为学佛者提供了入门的方便。
我国佛教,自汉代输入以来,于教理方面,特别发达;且有潜心冥悟,融合西来之义谛,独自成宗者,如天台、华严是也。至于历史,则数千年来,事实复杂,向无有系统之典籍,可供参考;欲从而研究之,正如暗中索物,不易获得。此其故,由佛教徒缺乏历史观念,在印度已然,我国人亦承受其影响也。虽然,研究教理,若有历史为依据,则所得结果,必益精
《中国佛学》是中国佛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佛学研究学术刊物,其宗旨是以展现中国佛学院为主,兼顾与佛教学术研究相关的专家学者新研究成果,促进教内外学术交流。本刊以汉传佛教教史、义理研究为主,同时也刊登南传佛教、藏传佛教以及与佛教文化相关的研究综述、动态等。
玄奘,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唐代著名的三藏法师,僧人,佛教学者、旅行家,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本书以时间进程为顺序,真实地再现了历史上玄奘取经的艰难过程,学习到他克服重重困难追求真理和梦想的决心与意志,评价了玄奘西行取经对中国佛教发展以及对中印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书中还有很多饶有意趣的小故
永嘉大师作为禅宗六祖慧能门下五大宗匠之一,著述《永嘉禅宗集》《永嘉证道歌》广传于世,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永嘉大师当代研究相对冷门,以至于至今没有较完整的年谱或研究史著述问世。永嘉大师事迹和著述多载佛教文献,然极其简略,比较零散,而又异说纷纭,本书试以永嘉大师学术思想及其影响为线索,分曹溪印法、传法
本书稿从吐蕃政权第二代赞普穆赤时期的苯教寺庙到民主改革前夕先后修建的300余座佛苯寺宇,其中前五章根据不同教派分类,对现有寺院的创建、发展和衰落等方面进行了较为中肯的论述。后两章分别讲述了今南木林的250多处苯教和佛教寺院遗址,对这些遗址的相关历史和地理位置进行了较为全面而准确的叙述。第一章介绍了南木林县境内的3座现有
本书收录了《唐宋时期的敦煌佛教》《唐宋时期敦煌佛经性质功能的变化》《莫高窟艺术精神境界的发展》《敦煌佛教研究的得失》等文章。
《大正藏》全称《大正新修大藏经》,以《再刻高丽藏》为底本修订时参考《开宝藏》《契丹藏》整合而成,全藏100册,分正藏55册,续藏30册,别藏15册。总目收入中国历代各版藏经目录和日本各寺院所藏的写本和刻本藏经目录以及大正藏勘同录,大正藏总目录,总索引,译著目录等77种,为比较实用的版本,搜罗广泛,排版清晰学术性较强,利
《洪武南藏》又称《初刻南藏》,是明朝四部大藏经中最初版本,始刻于明洪武五年南京蒋山寺完成于洪武三十一年,存于天喜寺。全藏点校严谨,刻工精良,千字文编次,天字到鱼字,1600部7000多卷,相对于宋版《碛砂藏》多收入了禅教诸宗的语录著述,更加完美。同时开启了后来刻藏的方向,在中国大藏经雕刻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永
本书分为观音信仰研究、地方佛教研究、佛教中国化研究、佛教宗派研究、禅宗研究、近现代佛教研究等专题,收录了《“普陀山信仰”刍议》《广西佛教与中国佛教》《“缘起”思想的中国化》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