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勤谈国学》选取了李学勤先生近一二十年以来关于国学方面的学术成果,集结为上下卷。上卷:《论衡览要》,以讨论国学为伊始,探讨国学的源流和内涵,弘扬国学的价值和意义,强调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钩沉易道》,以讨论《周易》为主线,结合考古学、文献学,追根溯源;《纂诂经籍》,以讨论六艺为依归,提出孔子是中华优秀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书是作者在北大访学期间“师门漫谈”后的所思所悟,书中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根大脉,分易、儒、道、佛四个板块作了思想流变上的脉络思考,其中不乏根源性的考察。本书对于增强国民历史归属感、增强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有重要意义。
本卷内容涉及音乐戏曲艺术、文学、哲学、语言学、文献学等专业论题,分别是《笛与宋词演唱》《中国戏曲形成模型假说》《论杜甫五言长篇咏怀诗的创作》《晚唐诗学、诗风的转变》《敦煌遗书P.3963、P.3259与张承奉、曹议金政权》《二程的礼哲学思想》《中国佛教的喜乐精神:以禅宗为中心》《黄龙慧南投机偈的禅学思想》《高峰原妙的看
经史之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主干。本书选择钱谦益、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万斯同的经史之学作为研究对象,他们的经学研究体现出通经致用的风格,对考据与义理也各有不同的认知和运用;他们的史学研究都重视从制度方面反思明亡的原因与教训。本书通过对五位学者的经史观的讨论,大致可知清初学风由义理向实证转变的消息。
本辑所选取的即是在民国时期有关“国学”“国粹”“国故”的资料,及在书名中未带有“国学”“国粹”等字眼,但又与民国时期国学密切相关的书籍,这些著作有利于了解民国时人所认识的国学、厘清近代国学发展的脉络,对了解近代学术史发展大有裨益。
本书主要围绕自然国学、人文国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外哲学与文化比较、中外哲学与文化交流等多学科的学术动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收录多篇学术成果。全书分为“格式探讨”“前沿探索”“古学发微”“经典释读”“哲学批评”“比较逻辑学”“比较华学”“跨文化视角”8个版块,为读者提供参考和借鉴,力求开掘文化资源、积淀文化力量、凝聚文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第二十二辑》是一本有较高学术质量的纯粹学术性质的出版物,共汇辑学术名家与学术新秀精心撰写的论文十一篇,文献学术价值很高,内容涵盖领域广,涉及经学、礼学、校勘学、文献学、版本学、历史学等传统学术的多方面的各层面的蕞新研究成果,辑录善本佚文,发前人之所未发,见前人之所未见,推陈出新,包罗宏
1829年刊刻完成的《清经解》囊括了从清初到乾嘉时期众多知名学者的所有重要著作,内容涉及经学、小学、史地、算学、金石等诸多方面,以经学为主。1886年,王先谦又仿照《清经解》的体例,将乾嘉以后以及《清经解》遗漏的经学及相关著作汇集刊刻成《清经解续编》。两书合璧,清代学术之精华几乎被囊括其中。不过,《清经解》及《续编》也
中国经学(第二十五辑)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核心载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古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注重修身、齐家、治国、立德等,其根本则是四书五经。现代人要想真正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四书五经是必读经典。《全彩图解四书五经:彩书馆(16开四色平装)》精选“四书”“五经”中的经典内容,并增加注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