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探小说是一个产生于西方19世纪的现代文体,晚清时期它开始传入中国并迅速风靡一时。在西方翻译作品的影响下,中国本土的侦探小说创作在二十至四十年代达到高峰,诞生了如霍桑、鲁平等中国版的福尔摩斯与亚森罗萍。另一边厢,自五十年代开始,来自荷兰的侦探小说家高罗佩将中国传统的公案小说以西方侦探小说的手法重新包装,赋予了传统的狄仁
康巴作家群作为一个以藏族作家为主体的创作群体,近年来愈益受到理论界、评论界关注。全国多所高校正在开展有关康巴作家群的课题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康巴作家群评论集Ⅱ》收录了2015年以来包括康巴作家群长篇小说研讨会等有关康巴作家群、作家、作品的评论(理论)文章共计60余篇。
《网络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是一部网络文学批评专题文集,由75篇论文组成。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网络文学批评原理(18篇),网络文学评价体系(21篇),网络文学批评标准(15篇)和网络文学批评实践(21篇)。这些文章均系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和主流报纸理论版公开发表的成果,它们基本反映了这些年来我国网络文学批评的理论建树和评论实践
《从群体突围到个体救赎:时空转换与孙犁小说叙事的嬗变》以孙犁小说为研究对象,包括孙犁写于抗战时期的小说、土改时期的小说和晚年的芸斋小说。通过对文本的细致分析和深度解剖,寻找孙犁不同时期小说主题和叙事方式之间的关系;在异质空间视域下发现孙犁不同时期小说的叙事模型与时代主题深度契合的隐秘机制;历史地考察孙犁小说发现:其叙事
《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以部分具有音乐性的中国现代小说为考察对象,从隐性音乐性与显性音乐性层面,试图以跨艺术的视点来敞开小说与音乐之间的微妙关系,理解这两种艺术互为创造和批评的参照时彼此之间的重叠与落差,从而在这些重叠与落差的缝隙背后,介入人性、文化与艺术的深层解读。《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中小说的音乐性既是手
本著选取启蒙诗歌、象征诗歌、左翼诗歌、中国现代小诗与日本俳句的审美勾连、20世纪留日潮与中国新诗艺术形象共振等诗坛重大文学现象,系统地梳理和论述了中日现代诗歌频繁影响与交融的历史事实,探寻双方文学现象表层下的文化动因和变异。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对中国和日本共时性和历时性文化语境中的诗坛景观进行考察,探讨
《南宋淳熙四家的诗歌与书法》对南宋淳熙四家陆游、范成大、朱熹、张孝祥的诗歌与书法进行综合研究。淳熙四家作为在宋室南渡后成长起来的一批文人书法家,他们诗歌及书法的创作成就、艺术风格、思想理论等均与作者的学识、阅历、性格、艺术修养密切相关,且呈现出与历史文化背景、文艺审美思潮等因素相依相成的时代性特点。《南宋淳熙四家的诗歌
《南唐诗史》一书致力于诗史的钩沉,以南唐三朝境内不同地域诗坛和诗人群体的兴衰起落为焦点,详考其发展演变过程,力求恢复作为五代十国诗歌重镇的南唐诗坛的原貌,从而将南唐诗这一唐宋诗转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缕述清楚。《南唐诗史》不但对南唐重要诗人如李建勋、李中、徐铉、郑文宝等人的诗歌加以详尽论列,也着重还原了由南唐人宋的诗人群之
贾府的崩溃,说到底其实就是经济的崩溃。《红楼梦》故事的展开,无不与经济问题密切相关,但是经济问题在小说中大多是一个隐性的存在,当情节需要时,它才显现出来,成为小说内容的一部分。《荣国府的经济账》一书以经济和与经济相关的制度为切入点,分析了林黛玉的家产之谜、荣国府家政主持者的身份、王熙凤与月钱管理、探春治家除弊、贾府的管
本课题对1700-2001期间美国小说中的太平洋书写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内容上大体划分为19世纪前、19世纪、20世纪和21世纪至今四个阶段。主要思路:一是论述美国小说中太平洋书写的历史、文化和思想渊源;二是论述太平洋书写的主要表现,按历时顺序论述主要的作家作品;三是概括太平洋书写的主要特点;四是论述太平洋书写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