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诗经
易经向来被誉为“群经之首”,因其艰涩难懂,解读易经原典者自古以来代不乏人,但是却出现了两种倾向,要么被复杂化,要么被玄学化。这与中国上古曾发生过两次重大的防火墙运动——颛顼“绝天地通”和文王后天卦序的割裂相关。其结果导致普通人无权研究天文地理方面知识的禁区,知识的生产和发布由此被垄断,进而堕入王权本位和伦理本位的系统中
该书为一位在一线从事30多年小学语文教学、教科研工作者的《论语》阅读笔记。作者从2006至今,用还原生活的思路,从理解一个活生生的人的角度来《论语》、读孔子,在阅读过程中除了理解文本的意思、理解孔子的思想智慧之外,通过这样的阅读重新理解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理论“知人论世”的观点,读出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真性情孔子来。
在历史的流变长河中,由于不同的时代观念与思维方式,以致同一部《庄子》呈现出五彩斑斓之状态,或道或儒,或消极或积极。然在内忧外患的晚明时期,僧界却掀起了一股庄学研究热潮,既在文中大量援引《庄子》思想,而且多位高僧还专门注解或评论《庄子》。而有意思的是,即使同为僧人的他们,却不仅在庄佛之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即有的高僧
本书从“道”的元学内涵入手,从原始宗教文化、哲学以及西方现代物理学三个角度,论证了《庄子》“道”的本体论哲学的内涵与价值。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美学、文学艺术理论以及文学创作表现几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特别对其“寓言—隐喻”式的语言思维方式在理论层面与实际创作中的表现做了较全面的讨论,指出其道艺相通、理象融合的显
在中国历史上,吕不韦论名气,比不上那些功名显赫的帝王,也比不上一代贤相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吕不韦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甚至用一两句话都很难把他说清楚。但是,如果把吕不韦放到他生活的战国时代去考察,就会发现,吕不韦其实是一个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贡献的人。他以投机商业的手段投机政治,由经商而经国,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
《吕氏春秋》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主张变法。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
《古典名著白文本: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4篇,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商君书》的文体多样。议论体有《农战》、《开塞》、《划策》等十数篇,或先综合后分析,或先分析后综合,兼用归纳演绎,首尾呼应。有时也运用比喻、排比、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徕民》篇运用了“齐人有东郭敞者”的寓言,以增
《道家思想与建筑文化100讲》 道家思想以其深邃的世界观,在让我们领悟人生时,还影响到社会生活的衣食住行。道家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发展的规律。自然界万物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道”即是根本的法则。《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关于“道”的阐述。人们耳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