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三编,第一编着眼于方言入诗的诗学现象与理论建构,既包括方言入诗历史的追溯与阶段性嬗变,也涵盖方言入诗的书写形式与音韵特征,方言入诗作为文学传统也得以重新激活。第二编以方言入诗的张力与建构为经纬,辐射新诗语言的“欧化”与本土化这一张力结构、方言入诗的版本批评和副刊品格。第三编以编年体方式捡拾这一诗学现象丰富而零散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导论;历史题材作品的着眼点、文化蕴含与构成方式;现实题材作品的生活化、揭秘性与情感追求;人物塑造:同一性与差别性;叙事角度与手法的比较分析;余论:比较研究的基本点、难点与展望。
本书分两部分,主要对新月派的译诗理念、译诗特点、译诗与作诗之间的互动关系等进行研究和论述。第一部分从整体性文学流派的角度总论新月派的新诗创作理念及译诗特点,第二部分从单个代表性诗人的角度分论新月派部分诗人的译诗观念、思想和特点。
赠答诗是诗人之间用于交流思想、情感的一种诗歌形式,《文选》中收录赠答类72首诗,以王粲为起始,以任昉为结束,其中魏晋赠答诗有50余首。在一组赠答诗中,有的有“赠”有“答”,有的有“赠”无“答”,有的有“答”无赠,在逯钦立辑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据统计魏晋的赠答诗共计240多首,其中如嵇康的《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
《云海争奇之儿女恩仇记(套装上中下册)/民国通俗小说精粹导读丛书》将武侠小说领军人物还珠楼主作品中文学水准的《云海争奇记》及其续书《兵书峡》的前三回合为一体,使情节更完整集中,结构更紧凑,整部作品大开大合,控御有度,人物生动,虚实相生。原著突出表现了武侠文学的两个富冲击力的母题:快意恩仇和少年磨难,以及连接两个母题的孤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千家诗》是我国历史上家喻户晓、影响深远的一本诗歌选本和启蒙读物。本书分为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共225
本书为学界首部关于黄小田《红楼梦》评点研究的学术专著,主要考察黄小田生平交游、命运遭际、文化修养等对其评点《红楼梦》的影响。全书共五章:(一)黄小田评点研究概论;(二)黄小田与《红楼梦》评点;(三)杨葆光、张尔耆与黄小田评点;(四)黄小田评点的影响;(五)黄小田评点的特点及历史地位。该书价值非仅红学研究,于《儒林外史》
本书是由美国布法罗大学历史学教授、美中关系国家委员会成员司昆仑(KristinStapleton)所着,研究1920年代成都社会经济文化的学术专着。该书采用社会历史方法分析了巴金“激流三部曲”(特别是第一本《家》)作品的社会背景,即20世纪早期中国西部城市——成都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发展变革。通过大量丰富的史料考据,从
东北沦陷区童话研究
《新诗“戏剧化”论说兼诗艺研究》整体探讨新诗发展中的“戏剧化”论说及诗艺效应。在考察跨语际影响和耙梳史料的基础上,从类似“小说诗化”等文类融合层面观照新诗发展中几个集中阶段的“戏剧化”诗学话语和诗人文本策略,厘清新月诗派、九叶诗派和20世纪90年代诗歌“戏剧化”的内涵形态、异域影响和诗学机制等方面的纵向关联或异同,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