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搜神记》中的众多梦话,本书由引言、论文主体、余论、结语四部分组成,通过分析《搜神记》中的43篇梦话文本,从叙事学的角度探讨梦的叙事艺术及其对后世文学诸如唐传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章回小说等文体的深远影响。
《乐府学》是国家一级学会乐府学会"乐府学"和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共同主办的学术丛刊,专门收录有关乐府学研究的文章,是学会会刊,现已出版到第十九辑。这一辑就设立了七个专题。分别为文献考订制度研究名篇探讨乐府诗学研究综述域外乐府学新书评介,共收录24篇文章,文章学术观点新颖,论证有据,拓展了乐府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清代田园诗数量巨大,内容丰富,艺术形式上也不无创新。本书首次对清代田园诗作系统的研究。作者将清代田园诗创作分为清初、乾嘉、道咸同及光宣朝四个时期,展现清代田园诗的全貌与发展,进而联系清代农村特点,探研清代田园诗的文化内涵,并对清代五古体田园诗、七绝体田园诗、新乐府体田园诗作了分析,展现清代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苏诗与苏学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从人文艺术内部来看,苏学中作为空间艺术的画学和作为时间艺术的琴学,对苏轼的诗作、诗风和诗论都有不同的作用。前者一方面在时间层面体现出长久而阶段清晰的流变历程,是苏轼诗画论的核心,另一方面又表现出画学对诗学的反哺作用,对克服某些诗歌缺点(如以文为诗等)和推进诗歌特点的形成(如苏诗中的形象感
林大椿所编《词式》是《钦定词谱》的简编,是唐宋词通用调体的集萃,收录常见词调840首,习见词体924体,堪称一部简明实用的填词谱式。本书是一部以调为序的词史,考源流、陈本事,以明沿革;也是一部以调为系的词选,例词多为唐宋创始之词或名家经典之作;还是一部以调为纲的词论,辑考每一调体之宫调、名义、声律。此次整理标注了平仄,
《三国志演义》是一部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的中国古代小说巨构。这部小说叙述后汉末年至司马氏统一全国近百年间的政治矛盾与军事冲突,展现曹魏、刘蜀、孙吴三家集团之波澜壮阔的争夺场景。故事内容丰富、情节錯综复杂,所写的人物性格栩栩如生,作品显示出强大的艺术魅力。本书粗略地勾画三国故事演变发展的全过程,企图以了解和认识我们这部珍贵
何其芳先生是我国红学研究中一直未引起足够重视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红学研究大家,更是一位红学活动家。本书汇集何其芳先生学术遗产中在《红楼梦》研究领域绕不开的主要代表之作,共收录了何先生关于《红楼梦》研究上*为经典的三篇文章,即1956年下半年完成的长篇论文《论<红楼梦>》、1957年在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的讲演《答关于
新题乐府是唐人自创的新题,它与古题乐府同为拟古乐府,是唐代复古诗学的产物。初唐时期,卢照邻首先提出了“发挥新题”的创作方法,吴兢等人确定了题于乐府之重要性,为中唐人运用“新题乐府”这一概念打下基础。盛唐时期,杜甫的作品为中唐人的新题创作树立了典范。至中唐,诗坛出现了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同题之作,韩孟派也留下了不少新题之作
本书稿积极响应党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弘扬传统文化的要求,结合出版社的图书出版创新要求,选取适合十一至十二岁儿童阅读的经典古诗文,结合小学语文六年级各版本教材的写作要求,创造性地提炼出适合六年级少年儿童提高阅读古诗文与提高写作技能的相关知识点,使十一至十二岁少年儿童通过阅读本书既能提高古诗词的鉴赏水平,又能提高写作技能
“以观人之术观诗”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文学批评的重要话语特色,却很少受到学界重视。《观人学与中国传统诗学批评体系的构建》运用观人学原理及其审美经验,通过对观人诗学批评的内涵范畴、话语体系、批评系统、认知隐喻、方法方式、文体体制、中西对比与现代转换等方面的疏理,来反映观人学对于传统诗学的影响,建构较为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