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十一五”国家古籍整理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策划出版的“著名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系列的一种。本书共收录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68种,其中稿本3种,如《昌平志外志稿》等;抄本36种,如《宁晋县乡土志》《【光绪】洪洞县志》等;孤本23种,如《【康熙】杞县志》等。
《传承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寻踪实录(套装上下册)》是作者王玮琦通过多年的努力,在多次亲身走访山东省各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基础山写成的,图文并茂,真是可信的再现了各位传承人的生平和文艺特色。丰富了文化传承口述史方面的内容。对于完整的保存文化成果有重大意义。
《中国地方志集成(善本方志辑第1编共78册)》精选明代及清前期(顺治、康熙、乾隆)的方志影印出版。《善本方志辑》收307种方志,11万多面,涉及全国14个省,收罗广泛,版本精善。《中国地方志集成(善本方志辑第1编共78册)》为第一编,选择上海、河北、山西、陕西、江苏、浙江等6省市善本方志影印。编选者影印时对底本进行加工
本书共包括:东三省交涉辑要吉林勘界记皇华纪程几部分,记载了清末中、日、俄、韩签订的与东三省有关的条约,起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日马关订约,终于宣统二年(1910年)日韩合并订约。
本卷收录了八部近代稀见的著作,均为研究东北边疆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中《东北边疆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东三省舆地图说》三部著作主要阐述了清朝东北的疆域状况及清政府为抵御沙俄入侵而提出的应对策略。
《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资助出版丛书之四十七:闽南绵治人的社会与文化》仅是学生的实习报告,注重的是学生在田野调查中搜集资料,以及调查结束后整理资料并撰写报告的训练,我们确实能看到学生在参与的整个过程中取得的进步。要从学术的标准来衡量,《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资助出版丛书之四十七:闽南绵治人的社会与文化》收录的每一篇报告并非都达
本书分为畜牧生产、饲料、兽药、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科技教育与合作交流、机构与队伍等章节,全面、系统地记述了福建省1991~2005年畜牧业的发展全貌,尤其对福建的畜牧产品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做了极其详尽的介绍。
本书以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作为一个整体的历史阶段,以宽广的视野研究了西藏城市的发展变迁。作者通过对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的梳理和分析,厘清了西藏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系统地对此一时期西藏城市的历史发展进程、城市空间分布、城市体系演进及城市规模、城市职能、空间分布、城市建筑等领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从而全面展现了这一时期西
本书分人文论坛、学术广角、史海钩沉、文化随笔、调研报告和研究生园地六大板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广府文化的人文底蕴;近年来学术研究的成果;对广府文化现状的调研报告;对广府文化历史、民俗的阐述;以及一些研究生的优秀论文。
《明清西域史与回族史论稿》是王东平2000年以来在明清西域史和回族史领域发表的一些论文的结集,反映了十年来作者在西域史和回族史方面的学习与思考。这些论文涉及明清时代中国穆斯林社会法律文化、经济政策、族群关系等方面,试图挖掘利用新材料,例如明清时期伊斯兰教碑刻资料、流散到海外的清代回疆档案、少数民族语言文献等,对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