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主题,首先从理论、政策出发,介绍了国内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问题以及达成的共识,结合我国目前治理的痛点及经济情况,描绘出我国碳排放现状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愿景。从产业、能源、交通、建筑、生活、办公等方面入手,多角度地勾勒出零碳图谱。并通过介绍城市、企业、个人的零碳行动以及碳金融的案例,提供了前
《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文集(2021)》是一部融学术性、思想性、实践性、前瞻性于一体的“碳中和”前沿性著作,也是一部推动我国全面绿色转型计划的重要参考书籍,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分别介绍“碳中和”的背景、学术理论、产业实践、技术创新等系列研究和实践案例;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为学界、产业界、经济、金融界提供“
低碳是中欧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开展合作的重要领域,是尽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国际低碳话语权争夺来看,其议题包括碳关税的征收、是否强制定量减排、碳减排基准年等。
本书主要研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与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问题,内容涉及大气污染演化与经济成因分析、能源要素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理论模型构建、纳入大气污染防治的绿色发展评估指数、洁净空气的经济价值与大气污染的经济影响、大气污染物影子价格与环境税和排污权交易定价、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及其效果评估、区域雾霾治理联
本书对欧盟、美国、韩国等国际典型碳市场发展历程进行了案例分析,在对中国七大试点碳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就中国试点碳市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构建了由43个细化子指标构成的碳市场发育成熟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七大试点的发育成熟度与环境监管政策进行了客观评价。这是该领域内第一部经过调研对中国七大试点进行系统论述的专著。
本书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5个大城市--武汉、合肥、南京、上海、杭州,从中选取37个街区分析建成环境与PM2.5之间的深层量化关系。1.阐述街区PM2.5在不同污染程度下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差异性。2.定量分析街区建成环境指标与PM2.5之间的关系,及各个指标的影响强弱。构建了对PM2.5具有显著影响的街区绿色空间指标(包括
煤电行业碳减排市场设计——理论与实践
我国用能权和碳排放权协同协调机制研究
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现场检查要点及法律标准适用指南
臭氧污染防治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