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大开发发展报告(2023)》以新发展格局下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为主题,在综合分析大国竞争新态势、中国崛起新阶段、国家安全新形势、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等国内国际形势的基础上,重点从物流贸易、产业科技、数字治理、能源供应、文化认同等方面展开论述。本报告从国家安全及复合型通道视角,围绕现有国际分工格局下我国产业与创
本书以区域创业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引,利用大量的统计数据,综合性、客观性以及动态地,对我国主要城市科技创业水平进行监测和分析。《报告》的评价过程使用滞后两年的数据,即2023年的评价结果是基于2021年的数据。在综合评价与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报告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城市科技创业水平的客观评价和分析,即采用国家相关部门和第三方机
本书基于中西“大分流”的背景,着眼于1522年至1582年这一甲子年之间的全球史,选取大明帝国、日本、奥斯曼帝国、法国瓦卢瓦王朝、英国都铎王朝、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等十六世纪全球主要国家,以国家制度和管理为基础,以国家财政为核心,以国家间的战争和贸易为延展,以各国的文化教育发展为升华,系统地展现十六世纪波澜壮阔的全球史画
世界经济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处于大动荡、大分化和大调整中。中国经济往何处去?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本书作者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位世界经济专业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多年身处经济一线,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观察者。本书以失衡与重塑为主题,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世界经济新常态进行了刻画,对建立世界经济新
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物价的上涨幅度史无前例,工资却基本持平。日本平均工资被韩国赶超,同时日元也在经历着历史性的贬值。前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现东京都立大学教授宫本弘晓一语道破,“日本经济停滞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特有的经济结构,也就是‘不成熟的资本主义’”。为了打破这一局面,我们有必要了解物价和工资,以及成为其基
首先,在对全球生产网络和数字经济相关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分别从整体结构、局部结构及个体中心性特征等层面对制造业和数字产业全球生产网络演进格局进行分析;然后,集中于东盟国家,就东盟国家价值链数字化、承接产业转移及参与全球生产网络演进动态进行现状分析;其次,系统阐述价值链数字化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对东盟国家全球生产网络参与度、参
本书基于产业集聚理论与绿色经济理论,提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理论假设和三条作用路径,认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实现制造业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自身的价值链提升和流程再造,对中国应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产业回流和新兴市场国家低劳动力成本竞争具有积极作用。不仅如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
本书深入阐述了科普社会化协同的理论基础,创新性地融合了创新生态系统、行动者网络和协同创新等前沿理论,深入解析了科普工作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如何通过不同主体间的互动与协作,实现科普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普效益的最大化。基于广泛的调研和丰富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案例研究,本书生动展示了科普社会化协同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具体应用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大学在推动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角色、功能与策略。本书通过系统的理论梳理和丰富的案例研究,分析了大学在技术转移中的独特优势与挑战,提出了促进大学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的有效模式与策略。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通过引喻“科技之舟”,阐述了大学在技术转移中的角色与挑战,以及技术转移的航行路线。第
本书结合区域公共产品融资理论、基础设施融资方法理论和开发性金融融资理论,在分析“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及融资体系现状的基础上,从国际援助融资、开发性金融融资和私人资本融资三个融资渠道对“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融资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采用相关数据和模型进行了实证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