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导读的形式介绍了经典著作的写作背景及学术价值,第二部分全文影印著作首版版本。《中国纯文学史纲》是一部专门介绍“纯文学史”的专著。作者写作主旨是“务期读者用较经济的时间,能明了中国纯文学的内幕,及其历代演进的线索”。本书除绪论、结论外,共分诗歌、词、曲及小说四章。每章均用纵的叙述法,如诗歌,自先
两晋陆机、王羲之、顾恺之分别在文学、书法、绘画上成为我国文艺史上的精神象征。两晋文艺的自觉、繁盛及两晋独特的政治、哲学催生出鲜明的精神与美学风格。西晋文艺主要从堕入卑俗、回归凡俗方面第一次熔铸成世俗精神和普遍的华美之风。东晋文艺从超越形式、尘俗和功利方面第一次凝塑成超越精神和明显的“清”、“淡”、“雅”美。两晋许多典型
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以土司家族为中心而形成的少数民族作家群创作,向来研究不够。《贵州彝族余氏土司作家群研究》对贵州彝族余氏土司家族世系及发展历程进行细致梳理,总结其文学特征。在社会、历史、民族、文化等丰富复杂的文化生态背景下,揭示余氏创作在彝族文学史上的价值与意义,在贵州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通过家族成员个案研究与时代背
本书以简洁、精炼的语言、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和演进。书稿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当代文学的开端,以2019年为节点,简要叙述了当代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思潮,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代表文学作品以及作者对这些文学现象、文学理论的再评论。其中,对以舒婷、多多等为代表的当代诗歌群体的梳理,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配套教材,也是本专业**全国性影响力的教材之一,以新的文学观、文学史观重新阐释中国文学1915—2018年的发展。全书分为上编现代文学(1915—1949)和下编当代文学(1949—2018)。学术观点严谨、新颖,史料翔实,思路清晰,突出对经典作家和作品的解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回顾河南文学40年来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进一步巩固前两次论坛取得的优秀成果,推动中原作家群实现新的突破,进一步提升中原文化的影响力,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做出贡献,河南省作家协会于10月15日至17日在郑州举办了第三届中原作家群
郭娟编选的《<新文学史料>东北流亡文学史料研究汇编》是张福贵主编的《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史料卷中的一部。《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是中国首部全面系统整理中国现代时期东北流亡文学及研究成果的大型图书,分为研究卷、史料卷、作品卷,共36册。丛书翔实而清晰地呈现了东北流亡文学的面貌和脉络。《<新文学史料>东北流亡
王霞编选的《<鲁迅研究月刊>东北流亡文学史料研究汇编》是张福贵主编的《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史料卷中的一部。《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是中国首部全面系统整理中国现代时期东北流亡文学及研究成果的大型图书,分为研究卷、史料卷、作品卷,共36册。丛书翔实而清晰地呈现了东北流亡文学的面貌和脉络。《<鲁迅研究月刊>东北
白长青的《东北流亡文学总论》是张福贵主编的《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研究卷中的一部。《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是中国首部全面系统整理中国现代时期东北流亡文学及研究成果的大型图书,分为研究卷、史料卷、作品卷,共36册。《东北流亡文学总论》分为十五章,包括《他们诞生在这片土地上》《历史的回顾与沉思》《令人战栗的艺术
中国文学从古典到现代,其间的演变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这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庞大的文学工程,其中有很多重要的现象和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学界对此问题虽然已有一些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有很大的学术空间。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所收文章虽然话题有所不同,或古代,或现代,或诗文,或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