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信息学概论
本书以《道德经》《周易》《黄帝内经》为宗,为中医探索出一条“新”的思路——不以疾病为中心,从远期着眼,从恢复健康入手,治疗疾病。“无问其病,以平为期”正是此意。以此创立的“归一引”“观复汤”二方,分调阴阳,修复元气,验之临床,疗效甚佳,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无为而不为”的境界。
《中西医学的碰撞与融合》共分五章。首先,梳理和勾描中西医结合的历史轨迹;其次总结中西医结合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次厘清中西医结合的若干理论问题;第四,思考和论析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未来走向;第五,介绍了作者的中西医结合实践情况。
本书从民间谚语方言、民间习俗、闽台医林人物、闽台中医药交流、闽台中医药教育等方面考察闽台中医药文化。闽台中医药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21世纪的今天,都是维系海峡两岸人民健康的主要体系之一。
本书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两部分。本书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临床应用,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具有实用价值。突出中医特色与优势,讲究辨证论治,强调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本书内容注重科学性、实用性。 本书可供医、教、研工作者及医学生等使用。
本辑共八十册,收有综合类医书二十部、脉六部、内经类医书十四部。综合类为明清重要医学论著,次为删补名医方论,次为四脉要诀,其书简括而精密,有图,有说,有歌诀。
中医是祖国医学之瑰宝,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是西学东渐以来,中医的合法地位开始受质疑。特别是,近年来一些科学主义的激进分子甚至提出了“中医是伪科学”的命题,耸人听闻,混淆视听。另外,中医的辩护者们各自只是从某一个特定方面十分有限地作出辩护。在这种背景下,《中医文化复兴之形而上学辩护》站在哲学的高度,从逻辑、
本书内容包括:中医学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西医综合、医学人文。书中将复杂的医考内容以考点形式呈现,考试会考什么,考生要学什么,一目了然。
中医红外热成像是指能够敏感地接收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热辐射,并通过光电转换、电信号处理等手段,将人体的温度分布图像转换成视频图像,以表达人体表面的热源分布、深度、强度、形态及走势,从而全面、真实、客观、动态地反映由人体代谢所表达的整体健康状况的一项非接触性的快速测温技术。本《规范》的编写和发布,对于规范中医红外热成像摄
明清是中医哲学的“定型”时期,此期中医哲学的主要特点为:(一)中医原创思维在此期达到传统中医的高峰;(二)中药哲学;(三)温病哲学与文化。《中医哲学史(第3卷):明清时期》共有四卷:*一卷先秦两汉时期;第二卷魏晋至金元时期;第三卷明清时期;第四卷近现代时期。《中医哲学史(第3卷):明清时期》是其中的第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