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著名的法国哲学家,后现代思潮的代表人物吉尔·德勒兹所著的一本斯宾诺莎研究专著。德勒兹在书中从新的角度讨论了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其理论尝试是,将“斯宾诺莎”与“实践哲学”相融合,从而丰富实践哲学的理论资源。在书中,德勒兹系统地梳理了斯宾诺莎《论理学》中的主要术语,其梳理极具新意,激活了斯宾诺莎伦理学体系中的行动力量
本书是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专题研究著作,对近代西方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霍布斯的政治哲学进行整体性研究。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前提下,基于原典文本,对霍布斯政治哲学的结构、定位和方法作了研究,并就其人性理论、自然状态学说、道德理论分别作了研究和评述,力图构造霍布斯政治学说的整体图像。列入“上海三联思想与社会”系列原创著作板块。
古罗马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一生的哲学践行 面对不确定的人生与命运, 斯多葛哲学如何帮助他安顿灵魂,启迪智慧 · 马可·奥勒留是罗马帝国五贤帝之一,也是斯多葛哲学家。在命运多舛的一生中,哲学给了他指引和智慧。他的伟大不仅因为他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也因为他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世界性
时间问题是现象学思想传统中一以贯之的根本,胡塞尔的时间意识就是主体性本身,海德格尔认为时间性就是存在的境域,而对于列维纳斯,正是在时间中才有真正的他者出现,或者说与他者的关系才真正有时间的呈现。时间之谜,就是主体之谜,就是他者之谜,列维纳斯正是基于时间,才另立了作为他者的主体这一后现代伦理之要义。列维纳斯在胡塞尔和海德
面对源远流长的柏拉图主义传统,福柯、德勒兹、加塔利、德里达与鲍德里亚等法国当代哲学家在影像、再现、差异与拟像的层面上展开了一场奇异的思想行动,如同柏拉图围捕智者一样,对柏拉图主义展开辩驳,激发了声势磅礴、气象万千的哲学生机。尽管他们的运思方式各有不同,但他们都以“颠倒柏拉图主义”或“反柏拉图主义”为己任,在影像叛逆的整
本书是一部旨在梳理卢梭与斯密对“自我”及相关问题域的见解之异同的比较研究,作者从二人哲学中的“自我”观念出发,逐一探讨自知与自知的实践、他人与社会性、作为行为主体的个体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等近代道德与政治哲学的关键问题;这种从关于人性的基本命题推进到人类社会诸事务的理论框架的分析路径,将二人分别代表的法国启蒙运动与苏格兰启
本书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称为“独断的”,第二部分称为“历史的”。第一部是顺着传统的独断形而上学之思路去证明灵界的存在及灵魂不死,结果显示出这种证明之无据。第二部则依据史威登堡的证言去重构灵界的图像,结果显示出这种图像之荒诞。藉此探究,康德赋予了形而上学新的意义,预示了后来《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中的相关思想
本书主要从现代性逻辑和民主诉求的角度阐释了匈牙利著名女哲学家、布达佩斯学派重要的代表人物阿格妮丝·赫勒的政治哲学中蕴含的内容。作为一个犹太人,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大屠杀”中得以幸存,既曾生活在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主导时期的匈牙利,也曾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澳大利亚、美国,正是这种独特的身份以及丰富的经历,使得她对“大
本书遵从西方学术界公认的忒拉绪洛斯体例,收录柏拉图所有传世作品,包括35篇对话、13封书信、释词1篇和托名作品7篇,分三卷出品:一卷为中短篇对话、书信、释词及托名作品,二卷和三卷分别为柏拉图的长制对话《理想国》和《法义》。
全书十二卷,主要探讨“政制和法律”。前三卷主要探讨立法与德性、教育和政制的关联,卷四至卷八处理城邦的组织-物质安排、政治安排、社会组织、法律系统和经济运作,卷九至卷十二涉及具体的法律规定。柏拉图赋予了法特殊的哲学意图:法意在发现实在,认识最重要的人类事务的本质,真正的法是理智规定的分配。《法义》中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