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着重展示了新干大洋洲商代文化遗存、吉州窑各色瓷品、以白鹭洲书院为代表的庐陵文化以及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全书分为南国厚土、汇通南北、窑变千年、光耀庐陵和红色摇篮五个部分。
本书前言重点说明佛利尔在中国的旅行与拍摄这些照片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到他对中国文化与古代艺术的真实情感。全书的主体内容分为四部分,全部发表佛利尔在开封、巩县、洛阳、杭州拍摄的历史遗迹照片,并介绍每一处历史遗迹的沿革与现状,辅以现状照片以资比较,以期让读者全面了解每处文化地点的历史面貌与现状。部分文物古迹还附有测量图,展现
本书选录了宜昌博物馆现藏包括礼乐器、兵器、车马器、生活用器、杂器等各时代铜器,图片形式予以展示,对文物的尺寸、出土地点、外形、结构及纹理等方面进行简要文字介绍。
《山西高平神庙剧场调查研究》是一部区域神庙剧场的调查与研究成果。山西省高平市戏曲文物文献遗存数量巨大、史学序列完整,演进线索清晰,在剖析中国古代神庙剧场演进历史方面具有典型意义。《山西高平神庙剧场调查研究》的研究从纵向上以高平神庙演艺场所的创建、改革、定型以及多样化发展为主线,结合建筑实物以及碑刻文献,将高平地区遗存的
先秦楚漆器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符号。典型漆器符号的形成离不开楚巫教的孕育,神巫文化是楚文化的重要特征。在这些符号形式中,漆器造型呈现出神秘而抽象的意味,它的构成意象主要以自然界中的动物原型为主,并重点采用意象互渗的手法,旨在表达一种引魂升天的生命意味。漆器图案符号通过飞扬的线条与强烈的动势感彰显出“气韵生动”之美,形象
《邯郸薛庄遗址考古发掘报告》是河北省南水北调建设工程的系列考古报告之一,全面介绍了2006年8~12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对河北省邯郸县薛庄遗址的考古发掘资料。遗址地处太行山东麓南端,遗址面积大,延续时间长,以先商和晚商遗存为主体,兼有少量的龙山、汉魏、隋唐—宋代遗存。本次发掘为进一步了解冀南地区相关考古学文化的分
2008-201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在安徽省当涂县姑溪河流域进行了区域系统调查,调查覆盖面积达550平方公里,发现先秦时期遗址近90处。为区域系统调查方法在长江以南丘陵水网地带一次大规模的尝试。书中详细公布了调查资料书中详细公布了调查资料,通过调查初步梳理出本区域先秦时期考古学的年代框架,并在此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3年发掘了新都新繁和平村新石器至商周时期遗址,2014年发掘了温江区花土村唐宋墓,2016年发掘了锦江区宾隆街战国至清代古遗址、成新都区褚家村二组新石器至商周时期遗址、成都市十一街遗址元明时期墓葬,2017年调查发掘了会理县马鞍子新石器至青铜时代遗址、会理县新发乡庙子老包西周至春秋时期M1、小
长江三峡库区消落区地下文物保护是三峡后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收录重庆库区消落区35处地下文物考古发掘资料,涵盖三峡消落区新石器时代、商周、两汉、魏晋南北朝、宋及明清等时期的最新考古发现,为进一步挖掘、研究、阐发库区丰富文物资源中蕴含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动员全社会保护三峡珍贵历史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
本书是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直接参与的项目--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之南海I号沉船自发现至入驻水晶宫的全程记录及专业解读!全书分为十章,系统且详尽解读了南海I号沉船打捞前的时代背景,中古时期的古代中国交通史及造船史,中古时期的中国古代贸易史。具有极高的学术及科普价值。且恰逢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总体规划,对作为重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