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文献汇编》编委会的安排,《江口沉银历史文献汇编·学术研究卷》以“江口沉银”的历史背景、银两之来源、学术研究三个部分为主体,同时,将有关张献忠“研究或学术讨论会”综述、论著索引作附录。
《江口沉银历史文献汇编·纪事卷》围绕“江口沉银”事件的由来和社会历史背景、事件经过与发展轨迹,编入有关张献忠“沉银”“埋银”的历史事迹,作为“江口沉银”打捞人的明将杨展与张献忠交战的情况及在江口的打捞情况、后果和影响,有关清代、民国时期的寻宝和打捞情况以及新中国时期发现与发掘情况的相关史料,以便读者了解“江口沉银”事件
八主祭祀研究(精)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厚的红色资源。苏智良教授带领“上海红色历史纪念地遗址发掘项目”团队坚守10年,进行了深度的学术研究和广泛的实地调查,形成了相当完整和丰富的上海红色文化基因图谱——1000处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初心之地——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全纪录》就是该项目成果的集中展现。它理性、直观、广博地
白鹤梁题刻是中国著名的水文遗产,也是极具影响力的文物保护工程的典范。其在千余年的发展演变中,留下了诸多的经验教训,本书即对其不同时期的发展与存在状态进行研究。
本书为北京市通州区文化旅游区2016年A8、E1、E6地块的考古发掘报告集。在配合上述地块土地一级开发的考古工作中,发掘了135座古代墓葬(辽代4座、清代131座),出土了陶、瓷、铜等不同质地的文物。这些发现很好地充实了通州区的考古学研究资料,了解了北京清代平民墓葬的埋葬制度与丧葬习俗,对认识凉水河流域的历史文化有着一
《校碑随笔》按照时代先后共收集考校秦汉至五代的碑铭石刻共计450种。对于每一种碑刻拓本的考校,“以阙字之多少考定拓本之新旧,虽一字角之漫漶,一波磔之蚀泐,无不语焉独详,一开卷披览即能示学者以径途”。北凉以前碑,凡未见前代著录者,均刊以全文。文中附记有河南龙门、山东云峰山等地碑目108种,书末列有历代伪刻56种。此书对碑
本书为清代金石学家武亿所撰,原本为《授堂金石三跋》十卷、《授堂金石续跋》十四卷,为金石学名著。作者武亿为清内著名考据学家,学识渊博,广泛收集金石碑刻文字,并进行认真研究,撰写跋语成书,于考古补史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清仪阁金石题识》是清代学者张廷济的金石学著作,凡4卷。张廷济曾撰《清仪阁题跋》一书,后徐士恺辑《观自得斋丛书》,将《清仪阁金石题识》列入其中,所收较《题跋》为多,并删去杂器书画诸品。考订精审,时有新见。《东洲草堂金石跋》是清代学者何绍基的金石学著作,凡5卷。其间考古证今、释疑订谬,极富学术价值。前两卷主要涉及钟鼎彝器
《潜研堂金石文跋尾》二十卷,《目录》八卷。该书对历代碑刻进行详细考订,并结合经史诸子、文人别集、山经地志、姓氏谱牒、文字训诂等,详加疏通证明,补充缺漏,订正错误,每多精彩的论证。在清代众多跋尾类著作中,钱氏之书最为宏富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