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玉米秸秆主要利用方式的成本效益分析,并结合与相关作物学专家和土壤学专家进行入户调研和实地检测等方式,对目前占比最高的两种秸秆处理方式——传统农用方式和秸秆焚烧方式进行了情况了解、问题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政府农业支持政策的演变特征和规律,从激励相容度、效率、效果、公平性、回应度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农业支持政策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政策制定者、政策执行者和政策受益者等三个视角对我国当前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进行了全面的评价,检视了农业支持政策体系的执行效果。借鉴发达国家农业支持政策实践,为完善我国的农业支持政策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方法。本书通过访谈调查、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统计调查,分析了全国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应用计量软件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效应、意愿及影响因素,总结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模式及机制,构建了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农业推广体系,对中外农业经营主
本书是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以下简称农研院)今年科研成果的汇集,包括农研院设立的重大课题、研究课题和应急课题等共15项。这些课题由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主持承担,研究内容围绕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乡村振兴,涉及现代农业、土地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新业态、乡村治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村金融等方面,为坚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在特定阶段的产物。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以及内外发展条件和环境都发生了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变化。这些变化突出反映在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城镇化、生活方式、人口老龄化、生态环境等方面,而且改革本身也进入深水区,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也发生了过去40年所未有的调整。 这些变化将重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紧扣读者关心的问题,讲述如何认识乡村振兴战略、如何理解产业兴旺、如何实现生态宜居、如何看待乡风文明、如何把握治理有效、如何达到生活富裕、如何强化保障体系,以及湖北乡村振兴怎么干,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扼要,适合广大农村干部、农业干部,新型职业农民阅读参考。
在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仅借助居民收入来测度贫困问题有失全面性和现实性山于所使用的居民收入数据多来源于统计年鉴,比较偏重于宏观性,因此,测度结果难以反映贫困家庭的具体经济行为特征,对于识别贫困家庭的可行性微乎其微。基于此,《基于生活质量视角的农村贫困测度方法及应用研究》在研究视角
本书稿是一部关于我国“三农”问题研究的学术专著。作品首先系统分析了我国“三农”问题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三农”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围绕“三农”问题形成的重要思想理论。其次,作品按照农业、农村、农民三个维度,在分析了我国“三农”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关于当代中国“三农”发展的指
《中国西部地区农村老年贫困问题研究》通过对我国西部12个省(市、区)农村老年人的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在充分了解西部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消费、健康、养老以及各种生活困难倩况的基础上,估计西部农村老年人的贫困线和贫困率,分析贫困现状和特征、贫困的影响因素,剖析贫困的成因,最后提出一系列解决西部农村老年贫困的对策,所提对策针对
本书认为土地财政的本质是金融而不是财政,是负债而不是资产。研究发现,土地财政依存度的增加降低了区域内的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存度增加会提高企业的过度负债概率;土地财政具有提前去工业化的效果;土地财政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总体呈现抑制效应;企业因房地产投机动机而配置的金融资产对实体经济的挤出也最持久。后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