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治理与产业关联统计研究》从京津冀地区特有的产业结构和特殊的产业集聚模式切入,着重对京津冀产业一体化进展缓慢和雾霾天气日益严重的深层原因做了系统的形成机制分析和量化研究,并对如何加快京津冀的产业一体化进程、如何治理京津冀的雾霾天气提出了一些协同推进的现实路径。本书理论联系实际,逻辑性强,文字表述深入浅出,有助于广大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便开展了与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实践。20世纪90年代中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两个根本性转变”,出台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方案——《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进入21世纪,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产业视域下中国城镇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研究国内外城镇化低碳发展的理论与政策实践,以及城镇化碳排放效应的基本概念框架;纵向考察与横向比较我国和国内各区域的城镇化发展情况,综合分析碳排放的时空演变趋势,阐明现阶段城镇化建设为低碳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和动态空间面板数
作者简介 斯特凡·E.魏斯哈尔,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法学院法律经济学系教授,格罗宁根大学排放权交易体系连接问题研究组(LETS)负责人,麻省理工学院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气候政策协调与连接国际协会会长。 译者简介 张小平,法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环境资源法教研室主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环境金融法
本书基于既有政策执行研究,提出了“情境与行动者”分析框架,并选取了京津冀地区的污染企业搬迁、风沙源治理和“APEC蓝”三个案例开展探索性研究,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剖析和跨案例比较分析,提出了影响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有效执行的EGSA概念模型。基于267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结构方程的模型检验,实证化检验过程证明了EGSA概念
本书详细介绍了钢铁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和减排量的核算方法,阐释了钢铁企业碳元素流动的基本原理,基于对国内外钢铁行业技术发展、能源利用和碳排放趋势分析,多角度探讨了钢铁企业温室气体减排机会,提出了钢铁企业减排技术的一般性遴选方法及对应成本,可供钢铁企业寻求温室气体减排机会、制定减排方案作为参考。
①我国区域碳市场试点在行业覆盖范围、市场准入、配额分配、交易上限设置、市场规则、价格稳定性存在很大的差异性。②运用AR-GARCH和AR-TARCH模型实证分析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东和湖北六个区域碳市场价格的动态性和非对称杠杆效应,实证结果显示,相对于上海和湖北两个碳市场,北京、天津和广东三个碳市场过度反应导致碳
本书聚焦应对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协同治理这一热点问题,构建了二氧化碳减排和效益分析的综合评估模型平台,从协同效益分析的新视角评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减排目标的环境协同效益。本书聚焦应对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协同治理这一热点问题,构建了二氧化碳减排和效益分析的综合评估模型平台,从协同效益分析的新视角评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减排目标
《排放权有偿使用定价:方法与效应》以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为研究对象,基于优化控制理论构建模拟包含管理者和企业参与博弈的排放权配额价格模型,刻画企业在该项政策下的动态反馈机制,以确定全国尺度下省级层面的污染控制水平和对应的排放权配额有偿使用价格,并分析该价格下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在
本书对比欧盟和中国碳排放总量控制交易体系的核心要素,采用博弈理论和多目标优化方法针对企业碳排放权初始分配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政府多目标下竞争企业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理论和实证研究,高碳行业企业减排技术投资策略,欧盟与中国碳配额价格波动实证分析以及中国航企碳排放案例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