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镜子》是吴晗先生的一本历史文集,正文17篇,附录2篇,共计19篇。编辑过程中,为了便于读者更好的了解这本历史著作,除保留19篇外,再根据类别,酌情增添一些文章,主要包括历史事件、政治研究、历史人物、社会文化等,这些文章皆为吴晗先生生前创作。
本书基于新课程理念,面向核心素养,突出实践操作,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四大维度,详细解析了中学历史教学常用的21项技能,其中课程标准解读、教材分析、史料选取和运用、合作学习、学科思维培育、观课评课、模拟讲课七项技能均属首次总结,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素质,进而提升教学有效性。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经典著述对国家的形成、人民日常生活的影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每篇短文介绍一本经典著述,时间跨度3000余年,内容包含了医学、数学、军事谋略、宗教、文学以及艺术、游记等。ThroughoutChina’slonghistory,classictextshaveplayedavitalrolein
《过去之死》是一部历史学名著,作者J.H.普勒姆是英国剑桥大学史学名家。书中普勒姆区分了“过去”和“历史”,认为“过去”在不同的时代和地点总是为社会政治制度、社会统治阶层提供形形色色的服务。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过去”所能提供的这些服务功能越来越小,渐趋消亡。普勒姆祛魅“过去”,使它摆脱各种社会和政治的职能,为
本论丛是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学部主办的学术咨询性质的文集。本论丛的宗旨是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针,贯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章程,在历史学学科领域范围内积极开展学术调研、咨询工作的基础上,提供相关的信息交流。2017年的会议主题是——民族史研究,围绕民族史的研究成果、成就及特点、新的进展、新的文
本书共计十章,另含献辞和序言各一篇。献辞和序言表达了作者对史学的看法,章一到章四,界定史学并提出研读史学的方法,章五提出地理气候理论,章六论及国家政体、国家主权等问题,章七到章九主要意在驳斥对其理论不利的种种言论或厘清一些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章十是作者的参考书目或为研读史学者罗列的书目清单。 本书让我们第一次看到博丹
本书分为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世界史学术名著精选精读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古代中世纪印度史、古代希腊史、古代罗马史、近代西方的崛起、英国近现代史、法国近现代史等。
本书提供中国史论述题复习方法和高分作答技巧。书中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史与学术史、中国史学术名著精选精读四部分,包括政制沿革史、治乱兴衰史、列强侵华史、民初政治史、史学与史书、专著列举等内容。
在中国的人类学中,摩尔根这个名字因为它的历史崇高地位,因而可能已被误解为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当然这完全是用做形容)。在这一跨文化误解的过程中,摩尔根及由摩尔根的论说推演而来的许多毫无中国特色的社会理论,有了自称为“本土社会理论”的机会。于是,时至今日依然有学者用从摩尔根那里得到的认识,来将他人从其他理论那里得到的认识归类
在这里,有着许多颠覆你认知的历史真实:汉灵帝带头卖官司空标价五百万还后悔太少;战功赫赫的狄青最终却死在朝廷文官的攻讦之下;明朝百姓谈厂卫色变,有人却假冒厂卫实施抢劫……在这里,你能收获读史的真正方法:历史到底该怎样读?一代大师吴晗用崭新的史家思维改造传统的“史论”文体,以犀利的笔锋为你揭露:读史绝不是简单的猎奇,而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