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新时代万有文库》丛书的一种。丛书选取传世文献中最有代表性、最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根脉性的典籍进行整理出版,每种书均包括重要版本书影、总序(介绍丛书总体情况)、导言(介绍该书情况)、经典版本整理四个部分。《老子》亦称《道德经》,相传春秋末老子著,现一般认为编定于战国中期,基本上保留了老子本人的主要思想。书中提出
本书稿为对今本《管子》进行系统性研究的成果。书稿按照“史”“论”两分原则,将现存的76篇管书文本分为“管子论著”(上、下)和“管子史传”(上、下)两个部分,共四个单元,重新编排顺序,对文本进行分析和品读,各篇均附有“题解”和“简释”。书稿将“论”和“史”辑合于一体,对《管子》体例进行拆分重组、归类整合的尝试,对读者阅读
《易经》又称《周易》,形成于上古时期,是中国最早的哲学典籍。它以卦书为表现形式,阐述的是天地运行变化的规律,展现的是中华民族最为博大精深的世界观和认识论,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行为、习惯等,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拥有无穷的生命力。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活水源头,《易经》是儒、道、墨、法、兵、名、阴阳等诸子百家思想的
《子藏》的编纂是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的重大课题,具体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负责此工程的组织和实施。其将整合文科院系和古籍所、图书馆的力量,并联合海内外有关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进行《子藏》编纂出版工程。《子藏》收录的各子著作时间,则大致上截止到魏晋南北朝之末,因为这时期诸子百家的特点比较明显;而研究各子的著
《祖述槐轩——〈大学〉〈中庸〉讲记》是根据刘伯谷先生讲授清代大儒刘沅《大学恒解》《中庸恒解》的录音整理而成。全书分为《古本大学》讲稿和《中庸》讲稿两个部分。《古本大学》讲稿以《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为蓝本,指出学习《大学》的目的在读书明理和学习做人之道,在复性和周知民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成己成人的本末关系和功夫次第。《中
《道德经直译》一书是对老子《道德经》通行本的全本全译和解析。全书约11万字,每一章节分为原文、注释、译文、解析四个部分,不仅运用通俗直白的语言原汁原味地解读《道德经》,还对每一章节重要的内容进一步加以分析讲解。作者深入浅出,观点解读简单通透,见解独到,人人都能理解,实实在在地帮助读者领会《道德经》“大道至简”的智慧哲理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列儒家经典“四书”,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元典。本书共十四卷,每卷由原文、今译、注释、开讲四个部分组成:原文精校,今译畅达,注释精审,开讲通透,一气贯注。篇后为读者列出成语及相关章节链接。导读部分是本书最大特色,对传统经典
《道德经》文字直白如话但深奥难解,是以几千年来其注释众家纷纭,难于定于一是。《道德经玄门新证》一书以《道德经》第一章中“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玄门”作为开启《道德经》宝库的钥匙,结合考古出土的帛书和竹简本校勘《道德经》,恢复其祖本的八十章经,推翻了魏晋王弼以来《道德经》八十一章经的成论。此外,恢复了《道德经》祖本经章
《周易全解》包括对《易经》《易大传》的全部解释,以及作者对《周易》几十年来研究的心得体会,主要内容如下:一、本书恪遵孔子作《易大传》所开辟的道路,也并不否认《周易》是卜筮之书,而着眼点却不在卜筮,而在于它内部所蕴藏着的思想。二、纠正前人对孔子《易大传》的错误理解。三、纠正传本《系辞传》在讲筮法那部分有错简和脱字。四、《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由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主办,每年一辑,主要收录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现为第十六辑。本辑收录论文19篇,涉及经学研究、版本校勘、古籍整理经验总结等内容,以四书、《孟子》《礼记》等经典文献为考察对象,阐发经学新论;以《毛诗九榖考》、《五经正义》定本、《佚礼扶微》、《经义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