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1998—2019年作者担任教育部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负责人期间的工作和研究文章102篇。全书包括时代步伐、特色之路、改革与发展、公平与质量、实践德育、职业指导、双师之师、走向世界八个专题,集中呈现了21世纪头20年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和重要政策举措,展示了作者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时间跨越20多年,
本书共分上下两册,主要内容包括:守正与创新——课程思政的活水源泉;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课程思政融入中职数学教学的途径;一脉相承的坚守与时俱进的追求——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思政实践探索等。
本书基于第一手资料,运用传播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在媒介化视域下观照新生代农民工社交媒体使用与社会认同,认为:第一,京津冀新生代农民工运用社交媒体、人际交往建构社会网络,使其拥有了融入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信息和人脉支持;第二,地域认同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的主要因素,并影响群体认同、职业认同和文化认同;第三,女
本书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特点,按照准备就业—实现就业—建功立业的逻辑思路,从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入手,指导学生调整心态,恰当定位,合理规划,掌握求职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迈好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材。
本书总结了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时的各种举措,系统分析了“三全育人”理论知识,从“三全育人”要素、内涵及特征等方面诠释了对“三全育人”工作的理解,通过对“三全育人”时代背景的深入探索,明确了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路径与载体,提炼出在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育
本书是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课题:“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模式研究——基于职业院校实践案例的分析”的项目成果,从手收集到的200余篇涉农职院院校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所做的成果汇报中,选取了60个典型案例,形成案例集的形式,进行出版。这些典型案例按照助力模式分为讲习所模式、人才供给模式、循环智能模式、派
本书以服务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新生为出发点,分四个部分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专业特点,学校的校园生活、校园文化和校园管理,包含了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讲解了学校学生资助政策,收入了部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学校规章制度,如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办法、学生仪容仪表规范、学生违纪处理规定、学生考勤日报制度、学生
本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学院概况,主要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和专业;第二部分走进大学生活,涵盖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安全防范、心理健康等主要方面;第三部分职业素质提升,介绍如何培养和提升职业素质。本书主要针对刚踏进大学的大一新生,每年秋季开学时使用。本书既是大学生入学教育的教材,又是学生自学解惑的读本,对大
本书集中了职业教育一线教师的智力成果,从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发,积极探索当代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解决的路径和实施的具体举措。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和论述、党史党建、立德树人(三全育人)、职业教育等方面系统研究职业教育的具体问题,为全国职业院校的各项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书以成熟的德育实践体系为基础,以真实的德育工作经验为支撑,把案例分成“教育的密码:可触摸的温暖”“教育的原点:可居留的港湾”“教育的契机:可捕捉的闪光”“教育的合力:可依傍的集体”“教育的灵魂:可涵养的尊重”“教育的至境:可期待的唤醒”六大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