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近世广东词坛重要人物叶衍兰著作集,由谢永芳点校整理。
研究老子的文献资料,全国解放后,长沙马王堆发现了帛书《老子》甲、乙本,湖北荆门发现了战国楚墓竹简《老子》,为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可以解决过去某些争论的问题,如《老子》成书年代等。但影响中国文化的并不是帛书和竹简本《老子》,而是长期广泛流行的河上公本和王弼本。因此,《老子绎读》的译文依据还是王弼本。
1、用“同步释义”解释老子章句意图,以“引论”和“识道进道说”解析老子思想与阐明如何吸收和运用。2、探索“道”的本质,了解老子的意识观念及行为目的。3、从“非常道”的角度解析了“道可道,非常道”的具体意图和解决了一些历来存在的释义问题。4、探索老子的至高道德和智慧是从哪里来的?深度解析老子思想,便于读者消化、吸收和运用
尼山书院,是孔子精神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圣地和中国精神的象征。本书作者潜心尼山,博览群书,皓首穷经,含英咀华,厚积薄发,从“十三经”元典中提取二十六个最重要的主题词,效法先哲,分二十六个专题解剖中华传统精神文化基因。 《尼山书院的二十六堂国学课》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背景下,旨在帮助大众正确认识自己与传统文化
《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其内容主要包括记载墨子的言行、阐述墨家的认识论、逻辑思想等,其中还包括力学、几何学以及光学等自然科学的知识。自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墨家思想少有人问津。自清代干嘉时期,墨学再兴,孙诒让的《墨子间诂》可谓集清代学者《墨子》校勘之大成。至民国时期,对《墨子》和墨家思想的研究出现了一股高潮,影响
孔丘的《论语》《中庸》《大学》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辑定“四书”中重要的三部儒家经典。这些经典中蕴含了华夏先哲的智慧,记述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内容涉及历史、政治、哲学、文学等诸多方面,千百年来一直备受推崇。阅读这些经典,既可修身养性,又可增智广识,还可立德励志。
《学庸论语》包含《大学》、《中庸》、《论语》三部分内容。《大学》为《礼记》第四十二篇,是儒家经典之一,讲述儒家关于治国安邦的“大学”之道。《中庸》为《礼记》第三十一篇,探讨人性本原问题,其宗旨在于修养“至诚”之性。《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论道的语录集,是孔子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全书设原文和注释两个栏目,
老子在出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后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道德经》一书
阳光阅读:论语通译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论语》原文,是对《论语》全文的解读;第二部分孔子生平,是对孔子一生经历的概述;第三部分《论语》中重要人物介绍,是对孔子的弟子生平以及《论语》中涉及的其他重要人物生平的简介;第四部分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是对《论语》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