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明道取势——宏观环境与发展取势;砥砺奋进——经营转型与管理变革;管控有术——激励管控与营销策划上、中、下三篇,。
耕地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其实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于生产力总量平衡的耕地区域布局优化及其补偿机制研究》以耕地保护的根本目标是耕地生产力的保护为基本观点,提出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阶段耕地保护的新思路。《基于生产力总量平衡的耕地区域布局优化及其补偿机制研究》在耕地生产力评估、耕地非农化压力测算及其区域差异分析的基础上
《集体林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首次系统阐述了集体林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和推进集体林经营管理对于促进农村综合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等具有重要意义。《集体林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对集体林所依存的农村社区、农村土地权利、集体林权内涵及其他与集体林相互作用的社会体系
《汉书•艺文志》有言:“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农家以许行为代表,宣扬重农思想,参与百家争鸣。后来经过稷下学派和吕氏门客两个发展阶段,农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农学和农学家中得以复活和延续。重农思想、民本主义、农业管理和生态农学是中国古代农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在考察农家的流变沿革、思想内
基于低碳约束和空间计量的视角,对中国农业低碳农业生产率进行相关探索,结论如下:(1)中国农业碳排放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波动幅度大,且省域间的异质性明显,存在空间依赖性。(2)控制个体异质性后的农业技术效率高于传统SFA估计的结果,低碳约束有利于农业生产率的改善,农业TFP增长属于单轮驱动模式,有明显的阶段性且空间差异较大
新型城市化带来的经济增长是否具有包容性,绝大部分劳动力是否广泛受益于经济增长;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城镇劳动力、外地农村劳动力和本地农村劳动力,是否仅仅由于户籍身份的不同,在分享经济增长收益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本书从发挥城市集聚经济效应和缓解户籍制度约束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有助于新型城市化的推进和现代化、可持续经济
我国城市化率在2016年已达到57.35%(国家统计局,2017),比1999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在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和驱使下,我国失地农民每年以300多万人的速度在增加(中国社科院报告,2011)。这一变化一方面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另一方面由于失去了维持传统生计的命根子土地,使得失地农户的生计模式较失
采用多指标双对数模型,利用20个省市面板数据分4组回归的结果表明上一期生猪价格、每头猪精饲料费用和仔畜公斤价是影响生猪供给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弹性组间差异主要表现为湖北、吉林和安徽3省生猪出栏量对上一期生猪价格富有弹性,辽宁等14省生猪出栏量对上一期生猪价格缺乏弹性;山东等13省生猪出栏量对每头猪精饲料费用弹性值为正;
著作分析了我国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现状。我国的农地流转经过了从开到禁、从禁到开的反复过程,流转形式日趋多样,流转规模逐步扩大,流转行为逐渐规范。在流转模式方面,出现了转让、转包、出租等传统的流转形式,以及承包权和经营权抵押、土地换社保、土地银行等新形式。目前,在我国的农地流转中,还存在着交易主体非市场化、交易客体的非价值
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在农业经济实现飞速发展的同时,农业环境整体质量水平却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解决农业环境问题,需要政府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治理。本书以农业环境规制投资效率问题为研究对象,借鉴规制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经济地理学、投资经济学中的相关基本理论,构建中国农业环境规制投资效率评价体系及分析框